金庸辟谣,陈家洛完全杜撰
传说这么多,传闻这么广,乾隆究竟是不是海宁盐商陈阁老的儿子?首先让我们看看,把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故事写得出神入画的金庸先生是怎么说的。金庸曾老老实实地告诉痴心的读者们:《书剑恩仇录》中所谓的乾隆的弟弟「陈家洛这人物是我的杜撰」。
他并且声明:「歷史学家孟森作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金庸还俏皮地说:「歷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金庸说的是实话,歷史学家孟森考证认为,乾隆是「以女易男」的说法根本靠不住,所谓的「公主楼」根本就不存在。至于人们所说的海宁陈家的房舍中有「爱日堂」、「春晖堂」两块皇帝御书的匾额一事,孟森首先肯定确有其事,但考证的结果是,两块匾额都是康熙御书赏赐的,分别是康熙叁十九年(1700)和五十二年(1713)根据陈家在朝中做官的侍读学士陈元龙、陈邦彦的奏请,题写后赏赐其父母的,而不是乾隆写的。还在20世纪初期,一些满族人对街谈巷议中关于乾隆是汉人的说法就十分反感。当时有个叫富察敦崇的旗人,专门写了一本《皇室见闻录》,他在书中质问:「以雍正之英明,岂能任后宫以女易男?」书中谈到,皇孙诞生,按例王府要立即差派太监,先到内奏事处口头上报,再由宗人府专门写折子奏报皇上,以备命名,岂能拖了几天甚至几个月还没有申报的?若是雍亲王府已按时申报生的是女孩,又怎能过了几天又改为是男孩?由此一点,即可证明传说的谬误。
清宫档案
再看看清宫档案的有关记载。所谓的陈阁老,也就是陈世倌,在乾隆六年(1741)升任内阁大学士不久,就因为起草谕旨出错被革职,乾隆斥责他:少才无能,实不称职。如此一点情面不留,别说是生父,就是普通的前朝老臣也很少受到这样的奚落。更重要的是,根据清朝皇室的家谱《玉牒》记载,乾隆降生时,雍正的长子、次子虽然已幼年早死,但第叁个儿子已经八岁,另一个王妃过了叁个月又添了一个儿子。而且,这时的雍正才叁十四岁,正当壮年,他怎会在已经有一个八岁的儿子,另一个王妃又即将临产的情况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家的儿子,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再煺一步讲,那时的雍正连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登上未来的皇位,又怎么知道陈家的儿子就是个有大福的人?至于乾隆为什么六下江南,有四次到海宁,而且每次都住在陈傢俬园,据档案记载,乾隆南巡到海宁,主要是视察耗资巨大的钱塘江海塘工程。当年,康熙也曾六次南巡,但只是到杭州。到乾隆时,海潮北趋,海宁一带潮患告急,而海宁大堤一旦衝破,苏州、杭州、嘉兴、湖州这一带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势必被淹,到那时将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税收和漕粮的徵收。乾隆从「海塘为越中第一保障」的认识出发,四次亲临海宁,检查海塘工程,终于建起海潮屏障鱼鳞石塘,其中有的地段至今完好,仍然起着挡潮防患的作用。而在当年乾隆巡视时,在偏僻的小县海宁,实在找不出比陈傢俬园更体面的接驾的地方。乾隆在陈氏家园住过四次,但对陈家子孙却一次也没有召见过,更谈不上传说中「升堂垂询家世」的事了。
其实乾隆的身份传言一直存在于野史,野史所记真实性不足,但已足能够让民众饭后谈论了,乾隆自己一直强调是生在雍和宫,嘉庆和道光虽然一开始曾持避暑山庄说,但后来又都坚定地改为雍和宫说。而持避暑山庄说的人也没能提出强有力的证据。这样,是否可以说,从乾隆到嘉庆再到道光这叁朝的档案最终证实:乾隆皇帝生在北京的雍和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