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开创科举,说到科举,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进士,而进士科最先就是由杨广设立的。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实行科举制,公元606年,杨广正式设立进士科,在隋文帝基础上,大大增加了科举录取规模和人数,这个制度一直用到清朝灭亡前夕。科举制度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有很深远的影响力,它载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奠定了中国选官制度的基础。随着隋唐的影响力的扩大,中国的科举制度一直是外国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其次是,隋炀帝在开疆扩土方面功绩卓绝。说到隋炀帝,好多人想到的是他三征高句丽都失败了。而隋炀帝从13岁开始南征北战,统一南方,受到南方百姓的广泛爱戴。590年,南方发生大规模叛乱,杨广积极平叛,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南北融合的政策,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对祖国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隋炀帝继位后,采用“以胡治胡”战略,先借突厥兵大败契丹,沉重打击了刚刚崛起而气焰非常嚣张的契丹。
公元608年,杨广灭吐谷浑,接着击败西突厥,整个西域都在隋朝的掌控之下。公元609年,隋炀帝开始御驾亲征,远征甘肃、祁连山、青海等地,不断开疆扩土,震慑西疆各国,在东边出海攻占琉球岛,台湾与大陆紧密相连。当时各方纷纷向隋朝称臣纳贡。契丹头领当时只是对隋朝使者有所不敬,不用隋朝使者自己发话,契丹周边各方势力主动围攻契丹。东突厥启民可汗直接尊杨广为“圣人莫缘可汗”,比李世民所谓的山寨“天可汗”的含金量高了不知有多少档次。
再次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修建,隋炀帝用100多万河北人,修建京杭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贯通,南北水陆从此连成一体。为了后来南北文化的融合,南北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保持长期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杨广看来,京杭大运河能够真正沟通南北,扩大民族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避免“五胡乱华”惨剧的重演。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对运河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影响非常大,好多大城市,比如:杭州、扬州、洛阳、开封、西安、北京这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都是因为这条运河,可以说,没有京杭大运河,这些我们现在看到的国际性大都市,肯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有的可能现在都不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内。
作为隋炀帝最大的抹黑者和京杭大运河最大的受益者的唐朝,它的繁荣昌盛,包括后来的大唐盛世,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京杭大运河,大唐在向东北、西北进行远征的时候,他们的军队和后勤补都是靠京杭大运河运输的。隋唐各民族的大融合,更是因为大运河的作用。
不过,也正是因为京杭大运河,让隋朝百姓的负担非常繁重,再加上三征高句丽的失败,把隋朝带入绝大的困境。隋炀帝的悲剧命运当然也不可避免。虽然,隋炀帝功盖千秋,但是他好大喜功、急于求成的性格也让他在王国之前身先死,死后还要背上千年骂名。更悲剧的是,隋炀帝并不是死于农民起义,而是死于夺权篡位和全国各地的割据势力。而这些割据势力,如李渊、窦建德、王世充等,都是通过向突厥称臣,获得突厥支持后,开始向摇摇欲坠的隋王朝发起进攻,最终让隋朝覆亡。
网友关于隋炀帝被黑的相关评论:
1.秦始皇修长城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而被后人唾骂,隋炀帝挖运河是为了南北经济被后人唾骂,办的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绩,历史有些是被摸黑的,之所以被后人唾骂是因为王朝被另一家取代!
2.后人写前朝的史,能有多少可信度?开运河、兴科举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至今我们还在沿用!
3.中国人的历史什么时候轮到西方人评论了?最可悲的是,我们自己也有些无脑的人,不信祖先信西方,篡改我们的历史认知。
4.我是阿拉伯后裔,唐太宗时祖先来到中原,据说当时确实是隋朝的影响使得祖先对中原如此的向往,隋灭的时候大部分粮食都几乎没用完,全留给了唐,祖先评价是,隋唐都蜀中原,算是两代兴一朝,唐包括武氏只兴了270多年,后来就变的奴民劳民,贪官横行。
5.看了哭长城、骂运河的理由是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却选择性忽视此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给子子孙孙带来的巨大福惠。明白了现在县长市长为何不做栽树的事情了。其实黑前朝一直是后朝的必修课。
本文相关人物百科解释: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1] ,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2] 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隋朝大运河[3] ,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造成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4] 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小编点评:英雄是寂寞与孤独的,纵然被后世漫骂,但其功必然不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总有一些物,来证明他们对于中华民族做过的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