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谈生意,联络感情,还有各种喜事,摆酒席是必不可少的,一群人上了酒桌,喝酒划拳,谈笑风生,率性而为。但是在古代的酒桌可就不像现代这么随意了,因此古人赴宴可是个技术活,到底古人在酒桌上是怎么样的,今天51区小编就给大家普及一下。
古人赴宴要求之一:酒量要大
古时赴宴,入门要求就是酒量要大。据说“竹林七贤”山涛一天能喝相当于现在30斤的酒。唐朝的焦遂、李白等人也是一时“宴霸”。杜甫形容李白“斗酒诗百篇”虽有些夸张,但诗仙一次豪饮10斤应该不在话下。有一回唐文宗大宴群臣,王源中二话不说,一口气连饮了两大坛(相当于现在的20斤)而面不改色,酒量令人咂舌。可想而知,在古代赴宴要遇上以上这些人,没点酒量可真不行。
古人赴宴要求之二:脑子要灵活
在宴会上光喝酒就太没意思了。古代宴会除了喝酒,还得玩游戏,这个时候就考验赴宴的人的智商了,中华五千年,向来宴上诗酒不分家。如果酒足饭饱之余,吟不出像样的诗词对联,会被讥为“酒囊饭袋”,那就糗大了。王羲之携友在兰溪边“曲水流觞”,溪流里的杯子在谁面前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正是在这种欢愉和谐又不失紧张的氛围下,书圣写下了光耀千古的《兰亭序》。“曲水流觞”到陆上则变成了“击鼓传花”,李白让贵妃磨墨、力士脱靴,仗着酒气挥就《清平调词三首》;奇才王勃赴滕王阁宴,一篇《滕王阁序》震古烁今……古时文人骚客太多,这类急中生智即兴为文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若脑子不灵光,没有文学博士的水平,即使酒量再大,估计也会被罚得不省人事。
古人赴宴要求之三:品味要高雅
古人举办宴会不仅考究菜肴质量,还喜欢奏乐品乐,以助酒兴。菜肴与音乐都是宴会话题的一部分,若是没有点高雅品味,坐在席间岂不是度日如年?三国周瑜曾留下“曲有误、周郎顾”的典故,在半醉半醒间还能品出宫商之音的优劣,那才叫春风大雅。这门技术博大精深,非一般文人墨客所能掌握。
由此可见,现代人赴宴和古代人赴宴的情况是截然不同的,古人赴宴讲究多,自然要求也多。如果让现代人去赴一次古代的宴会,会是怎样一种场景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