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脚下就是300米深的峡谷,不敢低头看脚下
5月21日,沿江村,气温34摄氏度,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江边,登上溜索。
溜索由两根大拇指粗的钢缆作为主要承重,两根较细的钢绳作为牵引。而溜索主体,则是一个铁厢。要开溜的时候,乘客进入铁厢,抓紧扶手。“好了没有,抓紧哦。”蒋世学的老伴张世春,是溜索的“乘务员”。确认安全后,她将溜索厢门关上。通过对讲机,告知江对岸的蒋世学,可以“发车”了。
开溜索已经18年的蒋世学接到信号,推动闸刀通电,电机开始工作,溜索晃了一下,开始向江对岸滑去。记者有些恐高,溜索还没开到江中心,手心已经开始冒汗,脚趾都不禁抓紧了。张世春说,放松,溜索其实很安全,不要低头看脚下就是了。
溜索运行比较平稳,就像是个四面悬空的超级观景台。到金沙江中间时,脚下就是300米深的峡谷,江水像是一条带子,而抬头看前方,则是笔直的峭壁,不免令人心惊。
溜索运行大约5分钟后,顺利抵达对岸。张世春打开车厢门,将乘客送走。“没得事嘛?”她笑眯眯地看着记者。谈到溜索,蒋世学夫妻俩都说,还是有座桥好,因为一旦遇到大风或者停电的时候,溜索都不能使用,其实并不太方便。蒋世学的老伴张世春(左三)是溜索的“乘务员”
改变溜索将退休,两座大桥明年通车
凉山州“溜索改桥”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杨朝富介绍,布拖县冯家坪金沙江“溜索改桥”工程于2015年10月底开工建设,采用四级公路设计。其中,金沙江特大桥宽度为9米,长度385.2米,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2018年5月竣工通车。而随着大桥的完工,溜索将成为记忆。
而在对坪镇,“溜索改桥”工程也正在实施。这座大桥横跨金沙江,连接金阳县对坪镇和云南昭通东坪镇,全长391米,采用主孔净跨280米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形拱桥。这是凉山州“溜索改桥”中跨径最大的桥,也是四川省内该桥型第三大跨径大桥。今年4月27日,这座大桥成功合龙,预计将于明年3月建成通车。
未来:跨江大桥承载数万村民的脱贫梦想
杨朝富说,这两座大桥完工后,将方便云南、四川两省金沙江两岸8万名居民出行,将彻底改变当地居民的出行方式。大桥一旦完工,改变不仅仅是交通,更将改变他们的生活。村里的农产品不仅可以运到江对岸,以后还可以顺着高速运到山外的城市,大桥将真正成为他们脱贫致富的通路。
期盼:村主任规划让村里的水果卖到成都
今年38岁的陈先国,今年刚当选为沿江村的村主任。沿江村地处金沙江河谷,气候干热,村里的小米蕉、芒果等水果,特别香甜。不过,因为交通不便,要运出去卖,成本太高,所以大多村民只是种来自家吃。陈先国说,明年大桥通车之后,小米蕉多了销路,可以直接送往云南。而更令人激动的是,宜攀高速即将从村子附近穿过,以后村里的跨江大桥,将连接上高速路。这让陈先国有了更多信心,看来,发展水果种植,这条路是走对了。“今后沿江村的水果,能够经过宜宾、攀枝花,一路卖到成都。”
村民的愿望 在家乡发展不再外出打工
江边村村民陈学文,因为外婆家住在江对岸云南一侧,一年中,要在溜索上往返近百次。新建的跨江大桥,让陈学文也看到了希望。今年,他选择留在家中,不再外出打工,跟着陈先国一起干。陈学文家里,3个孩子正在读书,经济压力很大,不出去打工,咋办?他选择从种植小米蕉入手。去年,大桥开始修建时,他就将家中的6亩多地的其中5亩用来种植了小米蕉。从今年开始,种下的小米蕉开始陆续挂果。由于日照充足、气温高,沿江村的小米蕉味道很甜,市场上,能卖到两三元一斤。陈学文算了下,这可比种植传统的水稻和玉米强了不少。他的计划是,小米蕉大量收获时,一路从宁南运到西昌,一路经过大桥,卖到昭通。“到时候,川滇两省 全覆盖 ,都能吃到!”
对岸的云南姑娘:嫁到四川收获幸福
陈先国说,现在村里的姑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云南嫁过来的。39岁的杨文敏,就是其中一位,嫁到四川将近20年了。当时,还没有溜索,她坐着小木船,渡过金沙江,来到了四川。谈起与老公徐应斌的爱情故事,杨文敏有些害羞。老公比她小一岁,她回忆说,她是唱着山歌,嫁到四川的。杨文敏的老家,在江对岸云南的鹦哥村岔路社。她指着对岸的高山说,就在那里面,远得很。近几年,凉山开展的精准扶贫,让杨文敏一家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改善,家里还买了车。今年,家里也准备发展芒果种植。大桥即将修通,杨文敏颇为激动,她说嫁到四川,收获了幸福。而随着大桥的修建,明年回娘家,可以坐着车直接抵达了。这种幸福,将延续得更长。
18年的溜索人:退休的溜索,可作为景点打造
坐在电机房内,71岁的蒋世学遥望着对岸。“当年架设溜索,花了12万元。”蒋世学说,起初,乘坐溜索,2元一个人,到现在,5元一个人。他已经记不得,18年来,有多少人乘坐溜索,在金沙江上往返。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没有发生过一次事故。看着不远处,即将竣工的跨江大桥,蒋世学心情颇为复杂。他说,桥修好了,交通更方便了,通车的时候,他也要去新桥上,走一走,看一看。溜索要“退休”了,蒋世学还是有些不舍。这些年来,周边的村民和溜索已经有了感情。他说,上周,有10多名年轻人组队一起来体验溜索,还在他家中吃了顿饭。这给了蒋世学启发。他想,即使没有人乘坐了,也要将溜索保留下来。金沙江两岸风景很好,在能确保溜索设备安全性的前提下,希望能将溜索作为当地的一个景点,“或许可以通过包装和开发,发展金沙江峡谷旅游,帮助两岸村民致富。”
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