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山是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可以说要是没有冯云山的帮助,太平天国在初期不可能壮大得那么快,甚至都不可能成功,在首次起义胜利夺取下第一个城市后被封为南王,只可惜好景不长冯云山被清军炮火击中毙命,从此太平天国失去一位重要的开创者。
冯云山,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1852年6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冯被埋伏于此的清军江忠源部炮火命中,伤重身亡。官封南王,七千岁。
太平天国初起义时,清朝就调精兵到广西来要把太平军困死在紫荆山区内。而冯云山在起义前照周礼司马法制定太平军目,金田团营,就照军目编制,所以到作战时,才得收“进退分合有步伍”的功效。他又根据当前具体情况,参以古兵法进行战斗,敌人说他“其营皆散处,战亦散布”,每作战,“初则寂无人声,既而少出,又继而大至”,“且看清一步,方走进一步”。冯云山作战要旨,在于争取主动性和灵活性,先立于不败之地,故能致人而不致于人,使敌人惊骇地叫起来,说什么“凶悍诡诈,久历戎行者不独未见,并所未闻”。
公元1851年八月十六夜就在桂平新墟打破敌人的封锁,从山区冲出平原来。二十日,在平南县官村把清朝广西提督向荣率领的追兵全军击溃,于是进克永安州,取得了起义后第一个城市。太平天国在永安州封五王,封冯云山为南王,所有官制、礼制都由冯云山制定。又在这里向全国发出讨伐清朝的吊民伐罪的檄文,也都由冯云山主裁。壬子二年正月元旦,太平天国颁行冯云山创造的天历。这是中国行阳历之始,也是世界用四季历法的首创。
太平军攻破全州庄之后,向湖南进军是走水路,准备沿着湘江浩浩荡荡地开向长沙。当时,在水塘湾的两岸都驻有大量的清兵,清兵为了阻止太平军北上,就在河里用了大量的木桩拦往,当时太平军的东西很多都是用船来运输,大约有大小船只百多只,在河里十分壮观,这船上都装得满满的军用物资。蓑衣渡位于全州县城约五公里的地方,此地形势险要,据文献记载,蓑衣渡大道,系楚、粤往来道衢,山径崎岖,行路多难,前经修砌,业已过半,今复继续。告劂成功,两旁绝荆棘,挑工,拾侠频往来。蓑衣渡大路,上通州城,下达湖南,虽非关津,实为通衢,可见蓑衣渡在当时是交通要渡。
太平军先头部队早已经出发,南王冯云山作为战争的总指挥,一般是在中间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同时,后方押着粮草及一些兵器军用物资。然而,坏就坏在南王的行军过程太张扬,当时,有名清军看见有一乘非常气派的黄轿,旁边很多人簇拥着前进,已经过了全州城,快到西郊位置的时候,刚好站在城头上一名清军参将部下炮兵看见,他们看这架势,肯定是太平天国的一把手,俗话说,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士兵也不请示领导,不等待命令,就一时冲动,遂取出火燃的那种土炮,对准那乘黄呢轿子,轰然一声,果然被炮击中,这乘轿里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是太平天国副军师后军主将开国第一功臣南王冯云山,他受了重伤。
当时,太平军见清军的一支不大的炮打伤了主要领导,就马上进行了报复性打击,刚好太平军有一门专用保护领导的九节铜炮,很大,很重,也很贵重,这个铜炮一般情况下很少使用,但在这个节骨眼上,向打中南王的清军开了一炮,那可以说是惊天动地,把清军驻扎旁边一棵足要五六个人才能围抱的大樟树都轰倒了,那一批清军连同放炮那小子,也一同打下江去喂鱼了,可见其威力是非常巨大的。虽然仇是报了,可以,太平天国真正的创始人南王冯云山却永远闭上了眼睛。
冯云山不仅有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女儿。冯云山在去广西之前住在禾落地,生下七个子女,但长大的只有三个:一个叫瑞科,一个叫瑞明,还有一个女儿叫冯僧。冯云山的妻及其长子瑞明死于广州。冯云山之次子冯瑞科,曾逃亡在外,但后来回到家里,至今仍有后裔,关于他到南京当了幼南王并死于南京之说有待考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