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的推拉之力:速度改变城市人口迁移格局
前言 根据2016年出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要求,到2020年,高速铁路规模将达到3 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25年,达到3.8万公里左右,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新建高铁线结束三四线城市无高铁甚至无铁路线到中心城市的
历史,提高三四线城市和特大城市间的互联互通。未来,我国高铁线路将构筑“八纵八横”格局,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以省会城市为支点覆盖周边的高速铁路网,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
1、聚散有道高铁新格局改变城市人口迁移高铁兼具速度和运力,密度与速度的提升将使承载的人口流动速度与规模不断增大,
这种改变,一方面将为一线城市向邻近城市转移人口及产业提供交通条件,从而构筑起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工作、生活空间;另一方面,将极大地促进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向仍处于资源集聚期的省域中心城市进行人口输送,从而出现更多人口规模更具优势的二线城市。这一聚一散改变的将是整个城市的发展格局。
总体来看,未来高速铁路网将促使我国城市人口的发展格局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为:► 一线城市人口溢出:对于一线城市而言,高铁将进一步增强城市的溢出效应,缓解市区的人口、产业发展压力。同时由于运输成本降低和时间成本缩短,延伸了城市的发展方向,带来的溢出效应将促使一线城市周边沿线中小城市向副中心城市发展。
► 二线城市人口集聚:高铁将促进沿线地区新兴城市群中心城市的人口增加。仍然处于资源集聚期的二线城市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随着人口流动通道的优化,能够依靠城市发展孕育的基本面扩大对省域范围内的辐射范围,提高人口吸附能力,如郑州、武汉等高铁重镇。图:高铁对城市间人口迁移影响示意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
2、人口外溢1小时城市圈扩围,推动一线城市人口外溢从我国的城市发展情况来看,一线城市作为发展成熟的大都市,对于人口控制已由吸聚向疏解转变。高铁将一线城市与周边县市联通,使附载其上的人口率先放大溢出效应,推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综合国内外都市圈情况,我们将城市间距离纳入高铁对城市人口变化影响的考量范围,发现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随空间时间距离增大而减弱。总体来看,距离中心城市越近的城市,两地交互越方便,受溢出效应影响较大,可以较多的分享中心城市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而从人的适应性上来看,从一地到另一地办事的出行时间在1小时之内人们感觉最为舒适。人的适应性对经济适应性起决定性作用,一般的,在中心城市交通1小时可通达的范围内,将更具有聚集效应、具备竞争优势,我国东部三大传统城市群中上海与苏州、东莞与广州深圳的距离也基本处于这个范围内。在此之外,由于较长的时空距离不利于生产要素的匹配,城市间经济辐射能力明显减弱。
因而在讨论一线城市溢出效应时,1小时高铁圈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将基于1小时经济圈探讨一线城市向外的人口外溢方向。北京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以北京向周边疏解非首都功能为要务。十三五期间四方向高铁线路联通,京东、京南周边县市全部纳入半小时经济圈,张家口、承德新挤入一小时经济圈。未来人口疏解除向南加快外,北向西向也将成为重要线路。
图:新建高铁通车后北京1小时高铁圈城市范围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
上海、广州、深圳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发展成熟,高铁及高速路网密集,城市群内部城市产业及人口已经一定程度分散分布,新开高铁更利于城市群向北连接,疏导人口北向扩散。图:新建高铁通车后上海及广州、深圳1小时高铁圈城市范围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
3、人口集聚时间距离缩短,加快二线核心城市人口聚集从一省范围看,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公共资源首先重点配置在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更好的发展机会、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形成城市“势差“。城市“势差“形成后,人口会向拥有资源优势的高等级城市集中,呈现阶梯式迁移模式。未来较长的时期内,省域内部以省会为代表的二线城市的优势将继续保持,省域内部城市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将直接导致人口向该省中心城市汇聚。当前,二线城市人口容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城市规模扩大仍然需要吸聚人口。在人口吸聚阶段,高铁通达将使周边人口进一步向二线中心城市集中,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使二线城市与周边三四线城市联通更紧密,“
黑洞效应”将更加明显。
图:人口迁移阶梯式迁移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
那么,哪些二线城市后期人口集中度提升的空间更大呢?我们将从省域人口规模、交通节点地位、政策引导动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省域人口规模。区别于一线城市的是,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人口吸引的作用人群仍主要集中于本省内部,其辐射范围很难超越行政界限。因此,分析不同城市背后存在的省域人口基数对判断后期人口规模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综合考虑城市当前的人口集中程度、城市受周边其他城市影响分流之后,总体来看,
成都、武汉、杭州、合肥、长沙、郑州等城市后期的人口集中度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较大可能。
图:主要二线城市人口与其所在省人口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
☆未来交通节点的重要性。从站点重要性来看,最新的高铁规划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部分省会城市铁路枢纽地位。如武汉、长沙、郑州等,原周边城市到达所需时间相对较长,甚至部分城市没有客运铁路通,2020年前后高铁通车后,周边城市基本纳入了其2小时范围内。其中合肥“米”字型的高铁明显提升合肥铁路枢纽地位,也使其增强对周边八方县市人口吸聚力。武汉在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长沙、郑州对周边人口吸聚力也将有明显提升。此外,虽然西安目前省域人口集中度已处于较高水平,但是高铁新建线路加速将改变西北部高铁空白地区的人口流动格局,西安将成为西北部地区人口聚集中心。
图:部分三四线城市高铁开通后到中心城市时间对比[attach]12901713[/attach]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
☆政策引导动力。我们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到的除一线城市外的综合铁路枢纽城市现行人口与其十三五规划人口目标作对比,
西安、合肥2016年常住人口与十三五规划的人口目标差距均在300万以上,两地对人口容量的要求使其出台政策吸引人口流入,而新建高铁的通达也将是其吸聚人口的重要利器。
图:二线综合铁路枢纽城市人口及十三五规划人口目标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
3、人口集聚时间距离缩短,加快二线核心城市人口聚集高铁通过廊道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等多种途径影响人口流动:通过产业分布转移,促进区域整体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影响人口流动中的劳动力流动;通过沿线城市集聚建设及城镇化加速,带动大量的人口流动;也通过缩短时空距离导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改变,以此影响人口流动。
高铁的密集化将会导致城市空间重组,带来人口重新分布效应。未来已来,也许,我们也是构成这股潮流的一员。最后这张时间表是我们给您的彩蛋,请收好。
表:“十三五“规划高速铁路通车后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距离(部分)
数据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