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R&D强度达到2.38%,建成创新平台85个,高新技术企业247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9374.77亿元,均居中西部前列。
(一)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深入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39个技改项目获得国家、省和市专项支持5778.75万元。整体退出矿石冶炼、煤炭采掘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平板玻璃、水泥等行业均实现全行业绿色化改造。二是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978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3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2%。三是实施《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支持“汽车产业生态圈云平台”等12个工业云平台建设。
(二)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一是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出台《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着力构建服务实体经济、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七大应用场景”。二是印发《关于对新经济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为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三是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等政策,促进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发展,共享单车“成都模式”受到高度评价。共享经济模式已渗透于交通、物流、医疗、教育、旅游等诸多领域,截至2018年6月,全市共享经济领域企业达3020家,涌现出医云科技、驹马物流、优客逸家等一批代表性企业。
(三)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打造“蓉漂”时代新风尚。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实施“成都人才十条”“成都人才36条”和“人才新政12条”, 共办理各类技能人才来蓉落户1513人。二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出台系列技能人才“引培评用”政策;组织高技能人才培训,落实高技能人才安家补贴,加快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三是拓宽外国人才来华绿色通道,推出“成都公安出入境改革创新15条政策措施”,制定《关于加强外国人居留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截至2018年7月,通过新政取得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共90人次,长期签证129人次,创业签证6人次,实习签证33人次。
(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双创升级版。升级“创业天府”行动计划,相继出台《成都市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与资助管理办法》《成都市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政策措施,促进人才集聚,赋能创新创业载体,打造“菁蓉汇”“创交会”两大平台,构建校院企地协同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5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合作共建、集成创新。在国内率先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8所在蓉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双”建设,共同组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10家,协同共建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强化科技金融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郫都区双创工作获国务院表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