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形容,不准确在于这里表明廖化不是大将。情况是这个样子吗?看过陈寿的《三国志》,甚至罗贯中虚实三七比的《三国演义》,廖化的确不像俗语中形容的那么废,而且武艺高强,也曾千里走单骑,差点活捉司马懿,是一位叱吒战场的三国英雄。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是演义对三国后期蜀汉人才短缺的一种写照,然而,正史之中,蜀汉后期长期以来,除了姜维,也没有多少独当一面,力揽狂澜的名将,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蜀中无大将,在我们普遍认为造成这个原因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刘禅的昏晕无能,另一个是蜀国的地理位置关系。刘禅的昏晕无能,主要表现在与不善于提拔或选用蜀汉的人才,尤其是在诸葛亮死后,没有多大作为,而诸葛亮执政期间,也存在一定的责任。蜀汉的地理位置偏西南,仅占据一州之地,人口以及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不及中原和江东。除此之外,再加上,襄樊之战,荆州丢失,章武二年,刘备彝陵战败,蜀汉不仅折损了数万精兵,同时还折损了黄权、马良、傅彤、程畿、冯习、张南、杜路、刘宁等将领,可谓伤筋动骨。接着,骠骑将军马超、赵云又相继而逝,蜀国武将缺乏危机更是雪上加霜。
廖化真的平庸吗?
他以事实证明,自己不是后世认为的平庸之辈。
回想当年廖化亮相时,遇上关羽千里之行,二嫂嫂被山寨大王杜远抢了。廖化也是山寨大王,见杜远抢来的是大汉皇叔刘备的夫人,执意要将其送回,杜远不从,二人口角继而动武,廖化一刀杀了杜远,将二夫人送还关公。
因为廖化与关羽有这一段渊源,刘备赤壁大战取得荆州后,议取西蜀,此时廖化趁机来投,当了关羽的主簿,辅佐关羽镇守荆州。主簿是文官,说明廖化除武艺高强,文才谋略也在一般人之上。
刘备命令关羽率部领兵袭取樊城,关羽起初差傅士仁、糜芳为先锋,但两人饮酒失职,关羽将他们免职,转命廖化为先锋,关平为副将,征讨曹军。廖化在当时位在关平、周仓之上,说明廖化在武功上确非庸碌之辈。
关公败走麦城,被吴兵包围得水洩不通。急需搬兵求救,公问曰:谁敢突围而出,往上庸求救?廖化挺身而出:某愿往。廖化能成功突破吴军重重包围,再次说明武艺确非常人可比。
诸葛亮与司马懿对决祁山,廖化以副将的身份参战,遇曹真的副将秦良,秦良死战,被廖化一刀斩于马下。姜维与邓艾对决祁山,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廖化一次将邓艾的先锋郑伦斩于马下。
人们都知道三国中有个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原来廖化也曾做过类似的事,而且比关羽走的更为艰难。据说廖化在关羽兵败麦城后,假装投降了孙权,时时刻刻寻找逃走机会。终于想出难以令人想像的主意:诈死,而且成功了。他带着母亲,千里从吴国跑到了蜀国找刘备。
廖化最露脸的一次战斗是在诸葛亮第六次兵出祁山对阵司马懿的战役中。诸葛亮用诱敌之计引得司马懿上当,却说司马懿被张翼、廖化一阵杀败,匹马单枪,望密林间而走。在战斗中,廖化一马当先,不顾一切地要活捉司马懿。要不是廖化一刀砍在了树上,说不定三国历史要让他这个平庸之辈改写了。
廖化不但在征伐中屡立奇功,在政治谋略上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姜维为大将,廖化为先锋第七次兵伐中原,连番用计杀得魏将邓艾丢盔卸甲,正要建成大功之际,刘禅却中了邓艾的反间计命令姜维退兵,原来是邓艾派党均到成都买通奸臣黄皓,散步流言。廖化见失去伐魏最佳时机,劝姜维别强行北伐,姜维最终自伐中原,留廖化守汉中,结果姜维没立下功绩。
廖化一生,先后跟着关羽、诸葛亮、姜维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勇敢果断著称。在当时就有前有王、句,后有张、廖之誉。王是王平,句是句扶,张为张翼,廖就是指的廖化。蜀国后期人才缺乏不假,可能由于小说将蜀国的五虎将形容到他们像可天上飞一样,才显出廖化这个大将平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