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撤回关内,民国大学校长马君武写诗挖苦少帅张学良: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少帅张学良成了风流将军,胡蝶成了不知亡国恨的商女。
有好事者竟然编成舞台剧《不爱江山爱佳人》,各种烘托和丑化张学良与胡蝶。
国人的愤恨被激起,很多的污言秽语,咒骂指责都指向了胡蝶。
被扣上亡国妖姬的罪名,被千夫所指,清清白白的胡蝶接受的不可谓不重。
胡蝶不是惺惺作态的小儿女,山河破碎的痛楚,她也有。
她也曾在后来的电影皇后”加冕夜胡蝶献唱歌曲《最后一声》:"您对着这绿酒红灯,也想到东北的怨鬼悲鸣?"
企图以歌唤醒在灯红酒绿陶醉的魂灵。
但现在,没有人相信她美丽皮郛下那颗为国忧伤的心。
胡蝶在《申报》上登载驳斥谣言启事:"蝶亦国民一分子也,虽没有能以颈血溅仇人,岂能于国难当头之时,与负守土之责者相与跳舞耶?'商女不知亡国恨',是猪狗不如者矣!"
胡蝶登报也还是难堵悠悠众口,国人无可发泄的愤恨统统泄在这个弱女子身上。
纵使导演张石川等人证明,九一八迸发时,胡蝶一行人在外地拍摄影片,世人对胡蝶的口诛笔伐也从未停止。
登报弄清之后,胡蝶便不再理会满天飞的谣言与非议。
她没有锱铢必较地去证明去辩解,也没有寻死觅活地去开脱。
谣言也好,诽谤也好,她照单全收。
对于阮玲玉,谣言是一把看不见的软刀子,但对于胡蝶,她则是一笑而过。
晚年的胡蝶在后来的回忆录里谈及此事: 我并不太在乎,如果我对每个传言都那么认真,我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了。我和张学良跳舞的工作,闹了近半个世纪,现在不都弄清了吗?
对于个人日子小事,哪怕被讹传,她也不去计较,但是关乎民族大义的事,她却毫不含糊。
1941年,香港政府、驻港英军向日本华南差遣军总司令酒井隆中将投降。 那一日,胡蝶称之为“蝶耻日”。
日方曾出重金,多番约请胡蝶出演《胡蝶游东京》,以图昭示中日亲善,胡蝶以自己现已息影且有孕为由,严词拒绝。
“我虽然仅仅一个演员,但在民族大难的时分,我很清楚自己该选的道路。
我国电影历史博物馆大堂第一个矗立的蜡像便是胡蝶,之所以矗立胡蝶蜡像,不仅仅由于她是电影皇后,更是由于她魂灵里的清醒与据守。
胡蝶与拘泥于小情小我的阮玲玉,其境界自是云泥之别。
胡蝶飞走了
胡蝶练达而通透,在名利浮华里趟身,她笑语盈盈,却片叶不沾身。
在影片里,她常常着秀丽华衣,但在日子里,胡蝶偏爱素色的衣服。
见惯了灯红酒绿,红尘旖旎,她却在空名里守着一份朴素的纯真,诚如她与潘有声的爱情。
阮玲玉之死,让身为老友的胡蝶较为触动,在与林雪怀的情殇之后,她嫁给了一个敦厚老实的男人潘有声。
这个真实的男人给予胡蝶极大的容纳与爱意,不管胡蝶遭遇什么,他对她不离不弃,呵护有加。
胡蝶由于产业失窃丢掉了30个箱子而向当时还是水陆交通稽查处处长的戴笠报警,戴笠对这位大名鼎鼎的女影星,钟爱已久。
除了不遗余力追回失窃的财物,遗失的一部分,他照原样买了回来。
胡蝶看着和自己失窃的相仿的饰品,那饰品还戴着标签,轻轻哦了一声“是我的”
冰雪聪明的胡蝶,住进了戴笠为她所建的别墅。
没有誓死不从,没有悲悲戚戚,36岁还带着两个孩子的她太知道遇上这个狠人物戴笠意味着什么,她仅仅求他放过老公潘有声。
戴笠飞机失事之后,胡蝶重获自由。她回到了潘有声身边,夫妻相濡以沫,后来开起了一个暖瓶厂,专卖胡蝶牌暖瓶。
潘有声给予胡蝶的是如暖瓶一般,温暖而真实的爱。只可惜没过几年,潘有声就病逝了。
潘有声病逝后,胡蝶也给自己改了姓名,潘宝娟。
潘有声对胡蝶的爱如细水流长般的爱,是她永久的怀念。
宝娟是胡蝶的乳名。半生浮沉,看透了人世悲欢冷暖,胡蝶有了返璞归真之意。
胡蝶后随儿子移居加拿大。
1989年4月23日,81岁的胡蝶留下了一句诗意的离别: 胡蝶要飞走了。
历经一世风云变幻,苦乐掺和,褒贬相随,胡蝶的终身画上了句号。
胡蝶可谓我国电影界的一座丰碑。她是一代佳人,是电影皇后,是我国的葛丽泰.嘉宝。
美貌与聪明,天赋与勤勉,造就了这样一个风华绝代的影后。
纵然美貌,但却没有佳人的专横,对于谣言,她能承接,也能放下。
胡蝶的身上,有一种熟女的风韵,不与命运拧巴,安然自在地活着。
身在繁华与喧嚣里,她看得清,拎得清,心如明镜。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活得清醒而坚韧。
她懂得谋生亦谋爱,她明晰小我与大义,她活得通透而大气。
她有宝钗的机警、爽利,有袭人的油滑、油滑,有晴雯的机灵、直爽,她的性情与清醒,使她纵使浊世飘摇,也没有活成一个悲剧佳人。
胡蝶的终身,与电影如影随形,电影落幕,江湖已远,但江湖永久有胡蝶的传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