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类型
理学的一级学科
涉及
理、工、农、医四大学科门类
关于
科学技术的产生
目录
1百科名片
2基本内容
3起源
4发展
折叠编辑本段百科名片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史是理学的一级学科,科学技术史的研究范围主要涉及理、工、农、医四大学科门类,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领域,而是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高度发散,其与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是该学科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著名英籍匈牙利哲学家拉卡托斯所一贯倡导的“精致证伪主义”就力图使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一致,这是拉卡托斯科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也是我们称之为“精致证伪主义”的原因。另外,历史主义的科学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如库恩、费耶阿本德、图尔明等,也主张用科学史来检验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2.研究社会因素的制约性,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3.研究科学对社会的反作用,预示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
折叠编辑本段起源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力和实践的创造物,这两者都代表人类集体成就的最高峰,如今的科学技术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历史进程的产物,并且已经成为每一个存在过的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1]因此追寻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挖掘其背后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科学技术,首先要追根溯源,寻找其是何时、在何种背景下产生。
具体内容请参见百度百科“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
原始科学技术” 。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
折叠西方科技史
科技史的研究是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而兴起的。在西方,到18世纪中叶才出现了较多的科技史著作。如法国满德拉的《数学史》,普利斯特里的《电学的历史响现状-最早的实验》等。在早期的科学史家中最杰出的人物是英国的惠威尔,他于1837年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第一部最有影响的科学史专著。
到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科学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主要标志是从大量的史料合集、简单的记述日益走向理论化,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无疑萨顿是这一时期的领军人物,他确定了自己的综合科学史研究规划或纲领,并在科学史领域引起了一场综合。在萨顿的不懈努力下,综合科学史成为当时科学史领域的主导研究形态,研究科技史的深度和广度有了长足的进展。科学史家于30~60年代写出了一系列至今仍无可替代的综合科学史著作:如,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丹皮尔《科学史》等。在李约瑟博士的积极倡导下,英国剑桥大学于1936年创立了科学史系。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丹麦、英国、苏联、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许多大学中都设有科学史系或科学史专业,有的还没有分科史系(如数学史系、化学史系等)。国际科学史学会于1928年8月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召开首次会议,到1981年已开过十六届国际科学史大会。目前国际上约有四十多研究科技史的专业机构;各国出版的科技文学术刊物约有一百多种,每年出版的科技史专著和论文远在两千种以上,各国专门从事科技史研究的人员超过一万人。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使人们大大增加了研究科学发展规律的兴趣,科学技术史在国外已成为一门颇受重视、发展迅速的学科。
折叠中国科技史
我国是一个史学极其发达的国家,但科技史却是一个很少涉及的领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只有一些对古代科技史料的记述分散在各种史书中。明清时期出现的《泉河史》、《医史》、《畴人传》等少数几本著作基本上也是史料性质的,并未形成理论体系。真正用近代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科技史料进行分析和处理,是“五四”运动前后才开始的。老一辈的科学家如李俨(1892——1963)、钱宝琮(1892—1974)、张子高(1886——1976)、刘仙洲(1890—195)、梁思成(1901——1972)等分别在不同领域进行了分科史的研究。他们的专著对我们有关学科发展史的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科技史研究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出版了科学史刊物,取得了不少成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作为基础学科之—的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方法论更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不少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都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8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规模空前的科技史学术会议,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我国科技史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局面。
致力于整合全校相关学术资源、构建北大文理交叉学术平台的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科史哲中心)于2011年1月11日上午宣告成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