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清明节到春夏之交,北京总有沙尘天气的痕迹。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根据卫星数据,于日前遥感测量了植被覆盖指数和积雪指数。相信由于上游植被和积雪较好,沙尘量较少,如果春夏之交气象条件波动不大,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会有所缓解。
2018年,北京市PM2.5和PM10年均浓度分别比2017年下降12.1%和7.1%。今年春夏之交,预计沙尘天气可能会有所缓解。这对北京及周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未来,北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沙尘和雾霾?
要降低PM2.5,就要一次挖一微克
“沙尘天气是受冷空气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冷空气相对较少,沙尘的强度和频率都会有所减弱。”环保专家彭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肯定了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预测。
“由于北方地区整体干燥、土壤疏松,自然粉尘背景值(即环境背景值,即未受污染的环境中化学元素的正常含量)高于南方地区。”彭说,“我们这里说的环境背景值,主要是指空气中来自土壤粉尘的自然背景值。”根据大气科学的研究成果,我国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北部为干旱草原和戈壁沙漠,PM10背景值约为60-70 g/m3。PM2.5在25-30微克/立方米左右,比南方高很多。
彭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像北京这样的北方城市比南方城市面临着更大的控制雾霾的压力。因此,今年北京的沙尘天气可能会有所缓解,这对于北京等北方城市的雾霾治理无疑是“好消息”。
003010明确提出,到2030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的国家标准。“不过,这个目标已经接近北京PM2.5的背景值了。”彭表示,2013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90微克/立方米,到2018年,已降至51微克/立方米。但是在城市里,人类活动的干扰是无法完全消除的,留给北京降低PM2.5的空间真的太小了。难怪北京说要“一次挖一微克”。
减少自然灰尘不可能一蹴而就。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表示,2019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目标任务是PM2.5年均浓度和三年移动平均浓度,力争继续下降。为实现这一目标,2019年,北京蓝天保卫战将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一微克”行动,以柴油车、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控制、防沙和雾霾控制为重点,促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通过调整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保卫蓝天的效果非常显著。很多人认为只要继续这些调整,保卫蓝天的前景是乐观的。”彭提醒,环境背景值虽然不是绝对不变,但可以降低的范围比较小。要改善空气质量,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比如为了减少土壤中的自然灰尘,就要调整土地结构,增加生态用地和绿地。2019年,北京计划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彭表示,虽然北京正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等措施尽力增加绿化,但这将使城市“空白”。“但总体来说,北京的城市发展边界太大,建设用地太多,生态用地还是太少,人类活动程度太高。减少自然灰尘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
记者了解到,除了调整用地结构,北京市还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改善用水结构,补充地下水,增加地表湿度来减少扬尘。杨副主任
此外,北京也在加强对沙尘和雾霾的精细化控制。在平台共享方面,制定全市统一的视频监控标准,在所有行业场所安装视频监控并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在部门责任方面,各行业根据施工现场特点,细化和规范扬尘污染管道的控制程度和措施;在信息公开方面,定期曝光扬尘违法行为、粗颗粒物浓度和道路清洁度排名、公示监督整改等。
“这次控尘主要是针对建筑工地。另外,整个城市管理要精细化。”彭建议,北京应将控制扬尘污染的任务从城区分解到区、街道甚至社区,并建立网络格式管理。比如垃圾不能长时间堆在家里;人行道上,树坑旁不能有裸露的泥土,但可以用树皮、透水砖等覆盖。为了避免二次扬尘污染,有条件的地方,环卫工人不用扫帚扫,而是用吸尘器清扫。(记者李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