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区未解之谜网

未解之谜与世界之最,猎奇文章

首页 >  太极流派 >  杨式太极拳 >  杨式太极拳研究 >  内容正文

杨氏太极剑

时间:1503042987 作者:小拳王 来源:51区未解之谜网 手机阅读

一、杨式太极剑概述
剑是我国古代主要兵器之一,被誉为“百兵之君”,“短兵之王。”其动作轻快潇洒,富有韵律,不但可用于防身自卫,文人雅士还喜欢以舞剑作为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借剑抒情的手段,王公贵族则以佩剑的档次作为身份的标志。剑也被古人作为一种求神祭天的法器和斩妖驱邪的珍宝。
杨式太极剑,是在杨式太极拳的补充、延伸和发展。太极剑的动作要领,都和太极拳是一致的。演练时,要求柔和缓慢,圆活连贯,虚实分明,轻灵沉稳,在技击上讲究以柔克刚,以迂为直,舍己从人,后发先至。此外,不但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还要“以身运剑,剑神合一”,在劈、点、挑、刺的瞬间,可以适当加快速度,显得更有气势。如果用长剑穗,还要考虑剑穗运转的灵活性与美观性,既要运剑又要运穗。
杨澄甫关于太极剑的题词:“剑气如虹,剑行似龙,剑神合一,玄妙无穷。”
杨式太极剑,其形状与一般武术用剑基本一致,且有长短、轻重、材质、用途等方面的差别。常用的金属剑,按其性能特点,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硬剑,以高硬度为主,开刃后可劈断三五个铜钱,即所谓“削铁如泥”,这类剑的弹性韧性较差。另一类是软剑,以高弹性为主,剑身能够弯折180°,可以围腰携带,亦称“腰带剑”,其硬度不如前者,舞动时容易摇晃。第三类是中硬剑,性能在前两者之间,也是目前常用的武术剑。较好的,要求弯至90°弹回无恙。总的来说,剑分为剑身和剑柄两大部分。剑身包含剑尖、剑刃(剑锷)、剑脊(剑身纵向的中分线)、剑面(两刃之间的外表面)、剑从(剑脊两边的剑面,即剑面的一半)。剑柄包含护手(剑格)、剑柄(剑茎或剑把)、剑首(剑柄的顶端)。剑首可系剑穗。
杨式太极剑亦称“十三剑”,是以十三字剑法命名的。十三,是以八五之数配八卦五行,实际剑法并不限于十三字,各种著作的说法也不一。兹列杨式有关著作的几种说法如下:
(1)抽、带、提、格、击、刺、点、崩、搅、压、劈、截、洗。(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散手合编》)
(2)劈、崩、点、刺、抽、带、提、搅、压、击、截、抹。(杨振铎《中国杨式太极》)
(3)刺、带、洗、搅、提、抽、挑、压、击、劈、截、点、格。(宋志坚《太极拳学》)
(4)劈、刺、撩、扫、截、挑、拨、挂、崩、点、划、拉、抹。(栗子宜《太极剑》)
(5)劈、刺、撩、扫、挑、斩、截、挂、崩、点、削、抹、搅。(赵幼斌《杨氏51式太极剑》)
以上五种说法,共23字。此外还有云、推、架、拦、砍、扎、钩、剪、豁、抱、穿、圈、裹、捅等,有些是同一剑法的不同用字,对于每种剑法的解释,也不尽一致。

二、杨式太极剑动作名称顺序
杨式太极剑,杨澄甫先生没有著述,但其主要传人所传基本一致,有的分支还传有太极对剑。其中,杨振铎所传,见谢秉中著《中国太极拳的学与术》;杨振铎所传,见杨振铎著《中国杨氏太极》;傅钟文所传,见同济大学所印《杨式太极拳、刀、剑资料汇编》;赵斌所传,见赵幼斌著《杨氏51式太极剑》;李雅轩所传,见栗子宜著《太极剑》;陈微明所传,见《陈微明遗著汇编》。
府内太极拳所传太极剑动作名称同陈微明所传,其名称如“大魁星”“蜻蜓点水”“拔草寻蛇”“夜叉探海”等,比较接近,是较早的名称。其他几种大同小异,是杨澄甫晚年所定。

相关文章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
.

太极流派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

今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