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武式太极拳必须严格地以太极拳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逐步把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拳架。
俗语说:“高楼万丈平地起”。习练太极拳就像盖高楼,基固方能楼高。学习拳架,是练习太极拳的第一阶段。初学拳架时,恰如初学写字一样,一笔一画要规规矩矩。要着重把握动作姿势的端正、准确,掌握整套架子的动作姿势、运行路线和方向。在力求每一个动作姿势端正的基础上提高熟练程度,身体力求基本中正,将走架的基础打好。切忌拳架还未学就,便急于求其精妙,这种跳序而进的治学方法,必将欲速而不达,且极易步入歧途。
第二阶段,学习身法。
在练熟拳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身法的练习。
因为身法是内形的基础,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一环,所以它是武式太极拳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法则。如果脱离了身法的基础,获得太极拳艺便成了一句空话。
然而,要掌握好身法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先选择最基础的一两条身法进行练习,待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循序渐进地逐步增加,直至全部掌握并将它们联成一体。
在身体中正的基础上,身法应从求尾闾正中练起,将含胸、拔背、裹档、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和虚实分清等法则,一个一个地逐渐掌握。然后再求腰脊敛气,使气注于腰间。脊骨之气能够注于腰间,一身便有了主宰。一身能有主宰,身、手、步法才能联成一体。能联成一体,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达于灵活协调,进而再求掌握行气运劲的本领。
第三阶段:学习内劲。
太极拳艺的精湛,全在于恰到好处地运用人体力学。这种力学的产生,关键不在外面而在内,必须由内在的变化而产生奇妙的内劲。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求得内外的相合统一。
学习运用内劲,必须先学习掌握意气的变化和运用,实现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用内形来指挥外形,使内外相互结合。
平日行功走架,须研究揣摩空松圆活之道,气势须求饱满,神气鼓荡,并在八面支撑上下功夫。周身须求节节贯串,无有断续之处,才能达于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意气先要能分得开,然后才谈得到能以意行气。气须存养涵蓄不便上浮,而腹尤须松开,脊骨之气必须通过脊骨根朝前运动,由丹田往上翻之,气势始能腾然。达此境界,就能以意行气,以气运劲而遍及周身。一举一动由意动,始而气动,既而形动,练成意、气、拳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由气粗至气精,渐至周身若气球一般,不论前进后退、左转右旋,皆无有凹凸。到此地步,内外合一而无内无外,无粗无精,说有即有,说无即无,浑然皆忘;一举一动自然已到臻圆融妙的境地,而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转载自《武式太极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