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区未解之谜网

未解之谜与世界之最,猎奇文章

首页 >  太极流派 >  杨式太极拳 >  杨式太极拳技法 >  内容正文

129式太极长拳

时间:1503042985 作者:小拳王 来源:51区未解之谜网 手机阅读

     编者按:张楚全 男 浙江舟山人。1929年出生。1960年开始习练太极拳,先后师从王定良、杨澄甫先生的弟子赵桂恒及太极名家顾留馨等。是《杨式秘传129式太极长拳》的作者。该书已于1997年8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已重版三次,台湾大展出版社也以繁体字本出版了此书。
  本站站长周荔裳注:这套拳是我在《中华武术》杂志任职时,于1993年在舟山采访国际武术比赛时发现的。当时张老师表演的这套拳风格独特,动作大开大合、起落有序,换势分明,又充分体现出太极拳快慢相间、刚柔相济、动静有致的特点;既有杨式太极拳的舒展、柔和,又有一些类似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于是我专门采访了张老师,向他请教,才得知这是一套秘不外传的杨式太极拳长拳。我认为这是研究杨式太极拳是怎样从陈式太极拳过渡、发展而来的重要依据,因此,力劝张老师整理公布出来,供太极拳研究工作者和爱好者学习、参考。
  当时,张老师刚从赛场上下来,正为他的得分还不及他只练了半年太极拳的弟子高(弟子练的是42式太极拳)、为得不到知音而生气,拒绝了我的采访。当天晚上张老师亲自到宾馆来找我,并与我作了一次倾心置腹的长谈,表示一定要认真整理这套太极拳,为太极拳的研究与发展作贡献。他克服了年龄大,又从未写过文章的重重困难,历经2年零8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使这套太极长拳得以问世。此后张老师又陆续撰写了一些有关太极拳的专著,至今笔耕不辍!

“129式太极长拳”是一套优秀的太极拳套路,这套拳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太极拳界知此拳名者为数不少,真要懂此拳者人数不多。很多同仁仅是只知该拳之名,不懂该拳的套路,所以会练者甚少。过去个别懂此拳者,将其当作看家的本领而不轻易外传,因此社会上未得广泛流传。这套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技击作用,如果不加以挖掘推广,这将成为弘扬太极文化、繁荣武术套路的一件憾事。为让大家了解此拳,下面从几个方面阐述一下该拳的概况:
         
  久负盛名的太极长拳,是由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所创编。在二十世纪一十年代,杨公秘传陈月坡。陈月坡何许人也。据其外孙女赵女士说:“外公陈月坡清末期间在清朝皇宫当过御林军,他武功很好,如果现在还在世的话,年龄已近110岁。”陈在二十世初就从师杨澄甫学练太极拳法,成为杨师的开门弟子。因陈月坡好学肯练、又能吃苦,深受杨公的厚爱,所以将自己创编的“129式太极长拳”秘传于陈。陈月坡跟杨公十余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告别杨师北上教拳。至三十年代中期,陈月坡由北南下到达上海。暂居在其师弟褚桂亭家中。他原打算在上海创办武馆,不料上海早已拳社林立,自己人地生疏难以在上海打开局面,考虑到上海非久留之地,筹得银洋三十元欲去杭州立足。一天晚上,几位朋友为他设宴饯行,不料酒后三十元银洋被窃,褚家也不便再去,处境十分尴尬。第二天早上独自在黄埔公园门口闲逛,幸遇师弟赵桂恒。


  
    赵桂恒,在二十世纪一十年代末就从杨澄甫学太极拳(当时16岁),又是杨公在北京时的邻居,杨公早晨要喝的浓茶都是由他端的。赵当时是北平救火会的号兵。从师6年后离开杨师,到上海另谋职业。在学拳期间因认真好学,杨师也很关心他,深得拳术的真谛。因后来赵不以教拳为生,所以未成盛名。
  陈月坡遇到赵桂恒后,就将头一天之事倾吐于赵,赵十分同情,将陈邀到家中(当时赵住上海杨树浦)热情相待,陈月坡内心非常感动。数月后,陈月坡问赵桂恒要不要学太极长拳?因赵在北京从师时未学过太极长拳,听师兄肯教就喜出望外,抱拳求教。学后问陈月坡,“此拳是谁教你的?”陈说:“是三先生(指杨澄浦)教我的。”赵又问:“三先生还教过谁?”陈说:“当时三先生是秘传于我,别人都不会。”
  有一天,赵在复兴公园独自练习这套太极拳时,被褚桂亭碰见,问起此拳的来历,赵不便隐瞒就直言相告。褚听了大发脾气说:“这个陈月坡,他在我家住了这么久,未说出三先生还教过他此拳,他也不教我一招半式,太不够意思。”
  赵桂恒先生学到“129式武太极长拳”之后,当时他也不肯外传。那时上海的拳界、新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知赵桂恒会练长拳,但要得到他的传教并不容易。据师兄张亚民说:“约在四十年代初,有一天赵在公园练习长拳,有一位新闻记者想拍到129式拳的照片,拿起相机将要拍的时候,赵老就停止不练了。另有一天,那位记者站到离赵很远的地方想偷拍拳架,却被赵老发觉,又是停势不演。”
  新中国成立之后,太极拳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至60年代末,赵老的学生要求赵老传授129长拳,在学生们的恳切要求下,破除了秘拳不外传的观念,向部分学生教了这套长拳,同时还传了外地几位学生,我是1970年学的。
  本人是个杨式太极拳爱好者,在五十年代末就练太极拳,60年代从师于本地著名太极拳大师王定良先生,10年之后,1970年到上海又从师赵桂恒先生学练“129式太极长拳”,同时纠正了85式太极拳动作。由于自己学拳诚恳,受到老师的悉心指点,懂得了一部分拳中的真谛。1980年老师赵桂恒的大腿被汽车撞伤,我闻讯后就赶到上海,看望老师,并为他推拿治疗,老师很感动,便将陈月坡所传长拳的要点一五一十地式式指点,使我受益非浅。后来还拿出“太极长拳二路”“78式”二张拳谱赠予我,并对这两个拳谱作了讲解。老师说:“我已从师10年,为人也诚实,而且很勤奋,凭着与你这些年来的接触,我认为长拳的继承非你莫属。”。
  “重拳重老师,真谛自得之,轻拳轻老师,毋须枉费力也。”自1970年学会这套129式长拳之后,就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和揣摩,直到1993年10月,遇到原《中华武术》杂志副主编周荔裳老师,在谈起129式长拳时,她提出要我整理著书。又经过2年时间的蕴酿,至1995年月1月正式动笔整理这套拳。经过2年零8个月的昼夜努力,于1997年8月《杨式秘传129式太极长拳》一书终于由人民体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国。现该书深受读者的欢迎,已连印三版,台湾台北大展出版社也以繁体字本出版了此书。著名武术家蔡龙云教授、太极名家李德印教授、张炎生副教授,中华武林“百杰之一”的陈邦达老先生,均为此书题词致贺,使这套已隐埋七八十年的优秀长拳焕发了新的生机。 

 
 

上一篇:
下一篇: 太极心得

相关文章

.

太极流派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

今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