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
谱诀:撇身捶掌连环劈,掌扑头面捶撇胁; 弓步如箭劲透脊,侧身击敌如霹雳。
动作过程
1.身体渐右转向南,重心不变,左脚尖顺势实脚里扣,左腿坐实,右腿变虚。同时,右掌渐变拳,弧形下落,屈肘横臂,拳心朝下,置于左肋前;左掌弧形上举,沉肩、垂肘、坐腕,掌心朝外,置于左额前上方。眼神关顾右手画弧,随即向前平视(图11 8)。
2.身体继续右转向西,重心全部落于左腿,右脚提起。同时,左掌随势向右拂面,经右前臂外侧弧形落下,高与右肘齐;右拳环撇向上,略高于左肘。眼随转体向前平视,关顾两手运作(图11 9)。
3.右脚向前稍偏右落下,先以足跟轻着地,渐至全脚掌踏实,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同时,右拳向前、向下撇出,渐至拳心朝上,收于右腰侧;左掌环转经左胸前,于右前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先关顾右拳撇出,后关顾左掌前推(图1 20、1 2 1)。
技术要领
1.从“扇通背”过渡到“撇身捶"回身右转时,必须以左腿实脚碾转,足尖里扣。太极拳实腿(脚)碾转的载重型的步法,使下盘腰腿稳固有力,足膝轻捷灵活,从而充分锻炼了人的“第二心脏"——腿,使心脏有了强劲的“支持系统”,从而也为练功,为“阶及神明”达至大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撇身捶是应身后袭击的攻防法,边化边还击敌从身后打来的中部拳,须原地闪身,我若先后坐,重心后移,犹如将背脊、后脑等要害部位送给人打了。更须知应敌制胜,双方交锋,兔起鹘落,瞬息万变,间不容发,岂容重心移来移去延误战机。虚腿(脚)转跟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于拳理拳法皆不通。撇身捶左腿实腿转劲,对腰胯的松弛圆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不能做到四肢随腰内外合,就会造成臀部外凸,或臀部时而前顺,时而后撅,或扭来扭去,犹如“游鱼摆尾"等现象,就是俗称的“晃臀" “摆臀” “摇臀" “游臀"或“扭臀"。这样常常不是造成了点头哈腰、前俯后仰,破坏了立身中正,就是“游鱼摆尾",破坏了尾闾中正,丧失了舵的作用,致使右拳撇捶叠劲无定向,左掌前推扑劲不能专注一方。克服的方法是做好“敛臀”即“护臀"的技术规范。动作时注意不要撅起臀部而要向里微微收进,尽量放松腰部和臀部的肌肉,轻轻使臀肌向外下方舒展,然后再轻轻向里、向前收敛团聚,就像用臀把骨盆护起来,把小腹承托起来那样,这样配合虚领顶劲、松腰落胯、圆裆,就能使尾闾的舵向作用相对稳定,从而保证尾闾中正和立身中正,有助于增强脊柱的灵活性和背脊的弹性。同时,敛臀也相对降低了身体的重心,有利于动作的平衡和撇捶叠化、推扑进击的稳定,并有助于力由脊发,发劲浑整,专注一方。
2.撇身捶须体势工整,心、息.、身协调运动,手、眼、身、法、步处处圆满顺遂,出手分阴阳。无论是右手握拳,横臂顶肘,抡臂撇拳,叠劲暗采,还是左掌竖落切格,迎面扑击都要交代清楚,做到着法清晰,没有丝毫含糊之处。两手随腰里外翻转,缠绕连环撇击,力由脊发,不能有丝毫强拗断离和浑身僵硬等现象o
3.右足向前迈出落步须略偏右,使前后两足保持应有的横间距,切不可“叠步"此外,右足尖要正对前方,既不可外撇,亦不准里扣。因为足尖的指向,直接关系到裆的圆沉和胯的开撑,以及内劲的贯注一方,从而影响到腰裆胯的松活和力量、耐力的发展。
用 法
接前势,如敌自身后脊背,或胁间用手打来,我即向右转身,左脚实脚里扣,右足变虚,右拳随势环转撇出,暗用采劲,将敌手叠住,左手急向敌面部扑击,则敌必攻守失措。
’ 注释说明
“撇身捶",侧身横拳撇击对方身体,故名。武式、孙式太极拳无此式,陈式太极拳一路有“披身捶",二路有“庇身捶”和“撇身捶”,而内容、功能与杨式已大为不同。
清代万本《太极指掌捶手解》一文说: “五指权里,其背为‘捶'。"权者“卷"或“蜷”也,即向里蜷曲的意思。所以五指向里收拢蜷曲,即为捶。捶即是拳头之拳,为名词。又说: “如其用者……打,捶也。"则“捶”是拳击的意思了,为动词。
“夫捶有‘搬拦',有‘指裆',有‘肘底',有‘撇身',四捶之外有‘覆捶’。"覆捶即“栽捶"也,是为“五捶”。《太极指掌捶手解》又说“其次”五捶为“通山捶” “叶下捶" “背反捶” “势分捶"和“卷挫捶"。有人认为前者是按势式而命名,后者按形象性质而命名,两者是一一对应的,这种说法恰当与否,有待商榷。其实杨式太极岂止五捶,还有“弯弓射虎" “上步七星"和掌拳互变的“白蛇吐芯”,以及“打虎势”与“双峰贯耳”,相加亦刚好是“五捶”。相传“打虎势"与“双峰贯耳"两势式系杨班侯所加(见吴图南著《太极拳》一书,1 957年再版自序,商务印书馆出版)。只不过以“捶”命名的拳势仅五个而已o
“撇身捶”是以“捶”命名的“五捶"之一,是杨式太极拳主要的发劲动作。其特点是右拳左掌反侧阴阳,连环撇捶扑击,下盘配以进攻性的弓箭步,内劲起于脚跟,裆中上翻,经脊通背,贯通于拳掌,向前直击,劲长而意远。 “前去之中,必有后撑",腰脊命门须有后撑之意,以期获得稳定重心、支撑八面而稳固厚重的效果。
《太极拳体用全诀》说: “撇身捶掌连环劈,侧身击敌如霹雳。"《全体大用诀》说: “撇身捶打闪化式,横身前进着法成。"撇身捶应身后袭击,以肘为轴,抡臂撇拳,叠劲暗采为化,而化中有攻,以掌迎面扑击为攻,而攻前有竖落切格之化。化中有攻,攻中有化,拳掌连环,变化多端,使敌眼花失措矣。
据曾昭然博士著述,杨澄甫先师早年教人,撇身捶一式,皆以左掌置左额上,晚年在穗教人左掌则置胸前。他尝询其故,承答此式着重在右肘,左掌目的在采敌手而已,故其位置高低皆可,惟提高可显威势,放低则切实用耳。陈微明及曾昭然等皆遁其旧,以左掌置左额角上(见曾著《太极拳全书》,友联出版有限公司l 960年3月初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