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的注意事项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初学陈式太极拳的人一定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练习起来才能做到更好的掌握,才有利健康。而且陈式太极拳的养生功效是非常神奇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练习陈式太极拳。尤其是陈式太极拳中的缠劲练习,对身体健康非常有帮助。下面太极拳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初学陈式太极拳的注意事项及陈式太极拳缠劲的养生作用哦!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看哦!
1. 初学者练习陈式太极拳头要正,不可以歪脖,不要仰脸,当然也是不可以勾头的,目光要平视下颌微向里收。
2. 注意含胸,这有助于背部的脊柱放长。臀部下敛(但不是指重心下坠),不可突出臀部,有助于尾闾中正。于是,相应于头部,就有了上下对拔之意。
3. 四肢自然舒展放长,注意不可完全伸直,应该让关节保持适当弯曲。手臂做上举动作时,千万不要忽视沉肩坠肘。
4. 手掌掌心微凹,手指不可曲拢,当然也是不能完全伸直的,然后五指不需要并的太紧,最好也不要分叉开来。
5. 运动时肩,肘,腕要节节贯穿,才能够收放自如。腰部为全身主宰,犹如机械装置中的主传动轮轴。两足则是人身体的根基,就象一棵大树的树根,树根如果不牢,遇到大风就容易被吹倒。
6. 应当时时留心的一件事:沉胯开裆。实际上,沉胯则自然开裆。做到开裆,劲就可以沉下去。
7. 从身法整体角度看,务必要做到三合,即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上下照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周身运动时成为一个整体,要知道太极拳的螺旋缠丝劲是周身的协调运动,应当避免做动作时顾此失彼。
一、贵用意,尚行气,戒用力
陈式太极拳重内不重外,重意不重形,重气不重力。练习和运用缠丝劲,首先要培植和运用内气。
要用意念引导内气在肢体中作螺旋形循环运转。有少许的意念就行,不要强缠硬扭。
如果过分注意外形的缠扭,则易导致气血滞涩,使肌肉、关节甚至内脏受损,应像陈鑫说的“轻轻运行,徐徐停止。意念运以微细,毋使波澜忽兴”。
由此可见,练习缠丝劲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切忌伤到自己。
二、腰为枢纽,手足相随
缠丝劲以腰脊命门穴为枢纽,上通手指,下通足趾。行功时,身体同侧手足的缠法一般相同:右手如是顺缠,右足一般也是顺缠:右手如是逆缠,右足一般也是逆缠。左侧手足也如此。
比如“白鹤亮翅”式,右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顺缠转为出劲逆缠,左侧手足都是由收劲逆缠转为出劲顺缠。
陈鑫曾说: “腰是上下体之关键。腰以上气往上行,腰以下气往下行。”又说, “上面手如何运,下面足如何运”,“中间有腰随手足运,上下一气贯通”。
三、顺逆出入,循环无间
太极拳行功, “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手足运动,要画圈旋转,不走直线,不走回头路。
缠丝劲从顺到逆。从逆到顺,从收到出,从出到收,循环无间。下圈如是顺缠,上圈则是逆缠:下圈如是收劲,上圈则出劲。反过来也是如此。并且从始至终,缠丝劲一刻也不能丢失。
陈鑫诗云:“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真参透,圆转随意运鸿蒙。”
陈式太极拳以“缠丝劲”为主要表现特征,而且陈式太极拳对于劲力的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要保证节节贯穿、周身一致。
可以说,“缠丝劲”也是使陈式太极拳具有良好健身价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演练陈式太极拳的劲力方法要正确,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体现陈式太极拳的拳种特点,也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达到防病、治病、健身的目的。
“缠丝劲”是一种螺旋式的劲力方法,生活中常常练习陈式太极拳的缠劲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有着非常好的养生保健的作用。
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水管里的水会加大对水管壁内侧的压强,并加快向远端流动。
其实我们在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时候,“缠丝劲”所产生的效果和上述例子是一样的,只是速度不会那么快,效果不会那么直观而已。
在陈式太极拳中,弧线的肢体运动和螺旋式的“缠丝劲”相结合,使劲力节节贯穿于周身各部,不仅可以使全身的血液循环加快,而且可以加大对血管内壁的压强,从而增加血管弹性,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血液供养以及加快微循环代谢,所以练习“缠丝劲”可以达到健身的效果。
生活中常练陈式太极拳的人往往都会感觉到这种现象,就是在练拳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甚至有大汗淋漓的现象但是不会气喘嘘嘘。
这就是血液循环供养加快、微循环代谢加快并通过汗液把代谢物排除体外的结果,这也是陈式太极拳防病、治病、健身的一个具体体现。
总结:从以上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陈式太极拳有很多的养生功效,常练陈式太极拳防病、治病、健身,促进血液循环供养加快、微循环代谢加快并通过汗液把代谢物排除体外,对身体有很大的保健功效,还有就是我们在练成陈式太极拳要注意的一些事项避免动作或是练成不当造成对身体的伤害,练习缠一定要注意适度原则,切忌伤到自己。
相关问题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