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性坏疽是指人体组织在坏死后因为发腐败菌和其他细菌的影响,坏死组织呈现出黑色或者暗绿色的情况,干性坏疽多在四肢的末端出现,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治疗方面目前有暴瘦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依情况不同处理方法也不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的了解一下。
干性坏疽大多是坏疽的一种,常见为肢端组织缺血坏死,干枯变黑并向躯干发展,直到血液循环足以防止坏死的地方停止。干性坏疽的病变界线清楚。早期干性坏疽的症状为患处表面发白,感觉钝痛和冷。在这个阶段局部改善循环有治愈的可能,其后则需要去除坏死组织。但不经处理的话,最终坏死部分也会自行脱落。
干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时。此时动脉受阻而静脉回流通畅,故坏死组织的水分少,再加上体表水分易于蒸发,致使病变部位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由于坏死组织比较干燥,因此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
1、保守治疗
对于干性坏疽的治疗,外治法是很重要的,不能把疼痛、坏死作为清创的原则,更不能见黑就切。对于较浅的一些创面比较适合用油纱敷贴法,煨脓化腐,腐肉软化后再进行清创。对于已经侵犯到筋骨的创面适合用燥湿敷贴法,使坏死的组织和正常的组织完全的脱离后,在进行清创。
另外还要重视患者的全身治疗,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使血糖达到正常的水平,控制好自身的饮食,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另外还可以服用一些中药要进行全身的调理,加速创面的愈合。
2、手术方法
采用截趾(指)术,可及时切除感染坏死病灶,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且手术操作简单,范围小,创伤小,不增加病人的负担,避免了某些不必要的截肢致残,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否则术后不但不愈合,反而易引起急性坏死和炎症扩散。
1、严格无菌操作,坏死感染的组织与健康组织孚善膈离,减少污染机会,防止切口感染;
2、为保证血运,以采用等长皮瓣为宜。切口用利刀一直切至趾(指)骨,尽量避免挤压、钳夹组织;
3、肌腱以利刀快切,勿用力向外牵拉,防止肌腱回缩,将感染带入;
4、止血尽量用3个0细丝线结扎或不结扎,以免遗留异物,影响创口愈合;
5、截骨时,断端要用咬骨钳咬平,防止遗留骨碎片,关节面软骨应剥离干净;
6、游离皮瓣不宜过长,缝合前创面应用温床大霉素盐水轻轻冲洗干净,切口内常规放置细橡皮条引流,防止淤血而导致感染和胀开;
7、皮肤缝合不能过紧过密,否则易发生血运障碍,形成坏死。对溃疡坏疽,应按一般原则处理。在血液循环明显改善后再施行大小型截肢手术,对截肢术要严格掌握。
1、干性坏疽
大多见于四肢末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时。此时动脉受阻而静脉回流通畅,故坏死组织的水分少,再加上体表水分易于蒸发,致使病变部位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由于坏死组织比较干燥,因此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
2、湿性坏疽
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也可见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肿时)。此时由于坏死组织含水分较多,故腐败菌感染严重,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吲哚、粪臭素等,造成恶臭。
由于病变发展较快,炎症比较弥漫,故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间无明显分界线。同时组织坏死腐败所产生的毒性产物及细菌毒素被吸收后,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可发生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常见的湿性坏疽有坏疽性阑尾炎、肠坏疽、肺坏疽及产后坏疽性子宫内膜炎等。
总结:通过小编的介绍大家对干性坏疽一定有了了解,这里小编再次提醒患有干性坏疽的患者,干性坏疽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一定要趁早的控制住病情,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切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