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说的腿法,毕竟是一项系统练习,在实际搏斗中,腿击法的优点很多,但要想练好它却不是件容易事。拳谚中有“抬腿丢半个家”之说。因为两腿在搏斗中始终要支撑身体的移动,并要与身体配合协调,以保持平衡,此时,起腿进攻保持身体平衡困难是很大的。但通过控腿练习可改变此不利因素。
李小龙曾说过:“在搏斗中如果无法在任何时刻保持平衡,则绝无效果可言。”因此,作为拳手应当具有在空间保持相对静止的能力。而且人一般都是双足着地,但当实战中出腿之际,则常常单腿支撑,所以支撑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腿脚的形态。
腿的训练向来为习武者所重视,无论是现代的竞技擂台还是传统武术。拳谚说“手似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拳打三分,脚踢七分”,可见腿的训练在武术训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训练时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从人体生理角度上讲,身体素质训练包括柔韧、力量、速度、耐力四方面。如何才能提高腿的柔韧性呢?最实用最普遍的莫过于压腿练习。
其作用有二:
一是拉伸腿部肌肉及韧带;
二是活胯(拉伸髋部肌群,提高髋部的柔韧性)。
但很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压腿而不压胯。其实腰胯是力量传送的枢纽,太极拳讲究节节贯穿的劲,将人体分为三大节,节节相贯、节节相通。其中手肘为梢节,腰胯为中节,足腿为根节。力从根节起,通过中节,达于梢节,发出来的才是整体劲。若胯不活,中节即不通,力不能上传,打出的拳就是飘的,犹如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所以说压腿也是在压胯,胯不活则腿不活。目的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压的问题。
压腿也要得法。用人体生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压腿就是将腿部、髋部及臀部的肌群静力拉伸,从而发展肌肉的伸展性,增强肌肉的弹性势能,使肌肉能有更强的收缩力和更快的收缩速度。常用的方法有正压腿和侧压腿两种。其动作虽看似简单,但也需得法。应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原则,切忌蛮压暴拉,造成不必要的肌肉和软组织损伤。
以侧(中位体)压腿为例,身体侧对支撑体(支撑体高度齐胸),被压腿勾脚尖,两腿自然伸直,立腰,开髋,上体向被压腿一侧压振。其要领就是立腰、松髋、展胯,并且下压至最大限度时停顿几秒。然后做几下深呼吸,如此交替练习。
易犯错误是胯部的肌肉紧张,胯没打开,收着胯在压,这样压的就仅仅是腿上的肌肉和韧带,髋部的肌群和韧带根本就没得到发展,压出来的腿,胯就是死的、僵硬的,发力也自然不会顺畅。所以在压腿时千万注意不能收髋和缩胯,否则永远不能把腿压活。
压腿后要甩腿和踢腿,民间称“溜腿”。拳谚说“打拳不溜腿,一世冒失鬼”。压腿只是将腿部肌肉静力拉伸,目的在于提高肌纤维拉伸的长度,增长收缩距离,从而获得更大的弹性势能。而踢腿则是腿部肌肉的动力拉伸运动,目的是增强腿部肌肉的收缩速度及关节的灵活性。
我们都知道,当质量衡定的时候,速度越快,力量便越大,因此对腿的动力拉伸练习是不可少的。武术中常见的踢法有正踢腿、侧踢腿、十字踢弹踢、抽踢,外摆腿、里合腿等,其要领是支撑腿要挺直,踢腿宜直,蹋时要勾起敏落,务必踢得高,愈高则愈妙。
为何压后必须要踢腿?从人体生理学的角度上分析,因为肌肉、肌腱、韧带等属非完全性弹性体,如果静力拉伸练习(如压腿练习)过多可能会造成这些软组织永久变形,尤其是肌纤维受长时间的被动牵拉,会发生结构改变,如细胞间质纤维化,使肌肉弹性丧失。
这样练习得到的不是柔韧性的增强,面是肌肉的松弛,并且过多的静力拉伸,还会造成供血不良,影响被牵拉组织的物质代谢,因此需要静力性拉伸和动力性拉伸相结合。
再打个比方,压腿和踢腿就如同拉弓和射箭一样。压腿就是拉弓阶段,弓拉得越开,弦拉得越长,其弹性势能就越强,射出的箭速度就越快,力量也越大。每条肌纤维就如同弓上之弦,被拉伸的长度越长,其蕴涵的张力就越大,收缩力量就越强。腿长期的压而不踢,光做静力性拉伸而不配合动力性拉伸练习,如同弓引而不发,久而久之,使弦长期处于一个被动拉长的状态,作为物质本身,其弹性势能必然会减弱,甚至消失。
肌纤维虽被拉长了,腿能够轻松地搬过头顶,但肌纤维的弹性大大减弱,收缩力也减小,出腿的速度慢,而且力量弱,毫无攻击力可言。因此压腿后务必要踢腿,所谓把腿练活,就是要勤踢腿,多踢腿。为啥武术运动员和散打运动员,腿部力量差这么多。就是散打的韧带是提出来,不是压出来的。
腿的柔韧、力量、速度、耐力素质虽说是独立的四个方面,但相互间却又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柔韧性如果发展好了,可以增强腿的力量,反之,也能削弱腿的力量。关键在于是否能掌握好:动静相结合的练习尺度。
当前,武风盛行,习武之人众多,但由于个体的差异和练习方法的不同,练到一定程度便会分化出三种类型。
第一类有静无动型,即“弓引而不发者”。
其只午视压腿等静力性拉伸练习,忽视踢腿等动力性练习。练出的腿,肌肉松弛无力,虽说做一些劈叉、朝天蹬等静力性动作很容易,但踢出的腿力量小,速度慢,没有爆发力,缺少攻击力。这一类型俗称“花架子”“花挚绣腿”。
第二类有动无静型。
其只注重腿的绝对力量训练,忽略腿的柔韧练习。练出来的腿围度粗大,绝对力量大,但相对力量小,看似强壮有力,但肌肉却没有弹性,所以出腿速度慢,缺乏爆发力,力量发不出来,也无打击力。全身若练至如此,则身形笨拙,动作不灵活,俗语称之为“死肌肉”,例如西方健美运动员的肌肉。你何时曾听到过健美运动员在拳台上拿过冠军?尽管他们看上去很强壮有力,但都中看不中用。此类型的人因其不注重压腿等发展肌肉柔韧性的训练,所以无论是套路还是散手,都很难做出高水平、高难度动作。
第三类动静兼备型。
即在练习过程中既注重了压腿又注重踢腿练习,将动力、静力拉伸练习搭配在了一起,使腿部肌肉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单从其腿的外型上看,肌肉线条鲜明、匀称,强壮且有弹性,腿的柔韧性不仅好,而且力量大,出腿速度快,有爆发力。这才是真正把腿练活了。
由此可见,我们应认识到压腿和踢腿动静结合的重要性。在练功时,若能根据自身条件把握好两者的练习时间和尺度,将动力和静力拉伸练习有机的结合,把腿练活也并非难事。
此外,若能再加做一些腿部的静力练习,如各种桩功,站桩,活步桩练习,使肌肉中的慢肌(即红肌)成分也能得到发展,则可增强腿部肌肉的有氧代谢能力,从而发展腿部肌肉的耐力素质,这样腿部肌肉的柔韧、速度、力量、耐力素质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控腿也是腿法桩功的一种,一腿站立,另一腿踢出(侧踢),如此保持1分钟,然后逐渐延长至10分钟,此为第一步功成,此时两腿之力,已决非常人所能及。
之后,可将5公斤重的砖块挂于伸出脚的踝关节上,并到能坚持站10分钟为止。此时,两腿之自控能力,会如铜浇铁铸生根一般,虽有多人推挽,亦似蜻蜓之撼石柱。另外,引练习对于稳固腰马,亦甚有用。
在通过实物击打,活靶训练。倘若再加以有计划的持之以恒的练习,何愁练不出好的腿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