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区未解之谜网

未解之谜与世界之最,猎奇文章

首页 >  太极研究 >  太极理论 >  内容正文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内涵

时间:1503042987 作者:小拳王 来源:51区未解之谜网 手机阅读
用意不用力”,作为太极拳的一般原则应该说是正确的,由于这一原则的内涵与字面意义有较大差别,且其本身也有一定的适用时间和范围,对太极拳初习者来说,掌握起来十分困难,甚至产生误解,走了弯路。为正确理解“用意不用力”的内涵,试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用意不用力的内涵

用意,是容易理解的。“意”可以理解为理想、想法,而非空洞的意。事实上,任何体育运动以及生活中的任何事,都需意识的指挥,只不过太极拳更强调用意这一点。它要求每一动作、每一套路,自始至终都要在“意”的指挥下运行。如“起势”这一简单动作,也必须在意识轻轻引导下,两臂前平举,沉肩,放松下沉,屈膝松腰,然后下蹲,以两肘下坠带动两手轻轻下按。可以说,太极拳除肢体活动外,最重要的是要神经系统去做“意识体操”,得到锻炼。这一点对于只为健身而习拳者意义更大。

“不用力”显然是相对的说法,世界上没有不用力的动作。动作的完成若无肌肉的收缩是不行的,不用力则无法出拳,甚至无法支撑身体。它的含义是:一是不用拙力,二是少用力气,能用10%的力可完成的动作,决不用11%的力量。就推手及散打讲,不用力是指相互接触时作用力要达到最小。

太极拳来源于生活。用意不用力是太极拳的一般原则,也是人类的本能,不能把它神秘化,片面追求“意”、“气”,而排斥“力”。否则,就会把意念活动割裂架空,使人莫测高深,无所适从,从而将科学变为中华民族的玄学,这对太极拳的推广与发展非常不利。

二、用意不用力的练习方法

我以为用意不用力,是一种手段,是一种练拳方法,但绝非练拳目的。它只是为了习拳方法正确,身心放松下来,需要用力时能立即发出。正如弹簧,平时是松的,但一紧起来,力量很大。又如皮鞭,平时是松的,但甩起来却威力无穷。为达此目的,要逐步做到用意不用力。方法如下:

(一)注意力要集中,静下来。练拳时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要始终保持安静状态,精神贯注,既严肃又活泼,不要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否则很难做到用意不用力。

(二)放松,不用拙力。初学太极拳,往往心情紧张,周身僵滞,所以须从舒松柔和入手。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动作时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除按要求用力外,其它部位肌肉尽量放松,使身体各个关节都舒展开,力求圆活。松,可以说是太极拳的专用名词,它是无限度的,松应逐步与心、意、气、神相联系。

(三)技巧。对于太极拳来说,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太极名家、我的师公洪均生先生曾说:“学拳,特别是陈式拳,的确要用‘意’而不用拙力。但并不是有力不好,而是要力与巧相结合,不能偏废”。“学太极拳应有合乎太极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挥肢体按太极拳套路的法来进行学习锻炼,掌握运用,而不用拙力。并且通过持久锻炼产生合理的巧与力来,这就是缠丝劲,或内劲”。平时学拳要求姿势正确,就是使学拳、练拳、用拳的形式与时间、方向配合好。比如,采、挒、捋实际都是随对方来劲向自身左右两方引进落空的方法。只有把技巧练好,才能达到刚柔相济,进而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

三、用意不用力的阶段性

同任何事情一样,用意不用力也有其阶段性,它是就一定阶段一定层次而言的。

学拳之初,思想应集中在该打哪一式、姿势是否正确、路线怎么走上,只求打好拳架即可。这好比初学书法,开始时以练一横一竖即可,不穷究其理,练拳也一样,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应当说,此时的动作还多用拙力僵力,若过分强调用意不用力,会使初学者无所适从。而应强调松静自然。

习拳熟练之后,就逐渐转移到劲力运用方面及有关的想象上。如捋劲,就要有持住人体某一部位的想象;按劲,要有向前推按的想象。意念活动从机械的动作黑心为用意念引导动作。随着“招熟”而逐渐“懂劲”,太极拳方面的技巧也逐渐熟练。这时,拙劲已除,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合乎拳法,则小力必胜大力。此阶段可称为用意不用力。

到了更高层次,应是“不用意不用力”。试想,举手投足之间发人丈外的太极拳家,出手即招,也就无所谓招。“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此为习拳者梦寐以求的“神明”阶段了。

相关文章

.

太极研究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

今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