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式:起势
谱诀:双手起落神气爽,周身松沉意注掌;
劲贯四梢气腾然,守静待动应急缓。
动作过程
1.两臂徐徐向前平举,两掌至肩等高同宽,肘微屈沉,手指自然微张,掌心朝下(图2)。
2.两肩松沉,两肘微屈垂,两腕微坐,两掌心微斜向里,手背微斜向外,以肘领腕往下按,随下随往里收,故两掌下按势略成倒锥形(图3)。
3.沉肩屈肘,下按至两胯侧前方坐腕,掌根位于身旁正中线略前(图4)。
2.先在心而后在身,臂起以手领臂,臂落以肘 领手,不要平行起落,起则微扩,落则略收。起落 均须以意运臂,而意由根而起,根在脚,由脚而腿 而腰而脊而手总须完整一气,精、气、神、意、劲 融合贯通。
3.两臂肩、肘、腕“三节”要节节松开,做到 肩沉、肘垂、腕坐,即俗说的“三垂",因沉、垂、 坐皆寓“垂"之意义;又要做到节节贯穿,以肩带 肘,以肘带手。
4.两臂含有掤意,双掌按有劲意。掌要含虚, 手指微屈张,大拇指圆张成八字瓦楞掌,或称荷叶
掌,或称美人掌。
5.精神内固,气沉丹田,动作自然,免起僵劲。 手臂轻灵圆活,但又极为柔软沉重,不能飘浮。
6.掌握好肘不贴肋和肘不离肋的辩证关系。
7.两腿不可屈膝下蹲,这是杨式太极之特点。 但腿、腰、胯、膝各关节仍须松开,随掌起而微微拔
长,随掌落而微松沉。
用 法
守我之静,待彼之动。静中寓动,动中处静,静 也肃穆,莫可撼移;动也灵妙,莫可推测。人不知
我,我独知人。
注:释说明
起势是拳术套路开始动作,有的称之为太极起势或太极出手。古代拳术通常直接以第一拳为起势,俗
称为开门势或初势,人们可以凭此势判断辨别哪一门派的套路,而不另列起势名目。当今太极拳凡另立起
势名目的,一般只是守静待动的起始动作,而不是具体的技击动作。正宗的杨式太极拳起势的特别之处是
两腿不蹲不屈,垂下之双臂徐徐弧形向前上平举,与肩等高同宽,这也是一种掤手,象征乾卦自下而上,
阳气上升,积极向上,向前推进,寓一动无有不动之意。
有拳家注释起势用法为:敌在我后以两手分握我两前臂近腕处,我两手向前平举,敌握必解;或设敌
于我前双手向我攻击(握或推我前臂近腕处),我腕部以松劲接住,以掤劲前举,卸其直推之力,或以指骨
抛击其肘旁软骨,或以指插其腋窝等。杨澄甫先师《体用全书》无此解,近代太极名家傅钟文无此解,太
极拳专家沈寿先生无此解,杨澄甫哲嗣守中(振铭)、振基等均无此解,杨澄甫的华南弟子曾昭然(如柏)
博士则在《太极拳全书》中明确指出,此类似是而非解释“非也”(见《太极拳全书》第87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