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区未解之谜网

未解之谜与世界之最,猎奇文章

首页 >  太极套路 >  24式太极拳 >  吴阿敏24式太极拳 >  内容正文

练好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3大基本功和10个要领

时间:1503043273 作者:陈伟忠 来源:51区未解之谜网 手机阅读

  太极拳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功夫,现在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24太极拳是通过简化太极拳的招式,从而得出来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一种拳法。吴阿敏24式太极拳目前非常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欢迎,学习的人非常多,其动作舒展大方,如行云流水一般,想要将其学好,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要领和基本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学习吴阿敏24式太极拳我们需要知道哪些。

  练好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10个要领

练好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3大基本功和10个要领

  一、虚灵顶劲

  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也。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强,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自然之意。非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

  二、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涌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

  三、松腰

  腰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动,故曰:“命意源头在腰隙”,有不得力必于腰腿求之也。

  四、分虚实

  太极拳术以分虚实为第一义。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全身坐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

  五、沉肩坠肘

  沉肩者,肩松开下垂也。若不能松垂,两肩端起,则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坠肘者,肘往下松坠之意。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放人不远,近于外家之断劲矣。

  六、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论云: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练太极拳,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之拙劲,以留滞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缚束。然后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洫。沟洫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则气通。

  如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

  即太极拳论所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也。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绵裹铁,分量极沉。练外家拳者,用力则显有力,不用力时,则甚轻浮。可见其力,乃外劲浮面之劲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动,不足尚也。

  七、上下相随

  上下相随者,即太极拳论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亦随之动。如是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也。

  八、内外相合

  太极拳所练在神。故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与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与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九、相连不断

  相连不断,并非一口气打完一趟拳,而是是能一气呵成,标准地盘出一段或整套架子。

  这个标准的意义一是意气上接续得非常连贯,非常顺畅,所谓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二是式式要合式,即要做到任何时候能内外相合、上下相随。

  外家拳术,其劲乃后天之拙劲。故有起有止,有续有断,旧力已尽,新力未生,此时最易为人所乘。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终,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原论所谓“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又曰:“运劲如抽丝”,皆言其贯串一气也。

  十、动中求静

  外家拳术,以跳掷为能,用尽气力,故练习之后,无不喘气者。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自无血脉偾张之弊。学者细心体会,庶可得其意焉。

  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3大基本功

练好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3大基本功和10个要领

  学太极拳好比读书上学,要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分,各阶段学习内容不同,重点也不一样,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理论实践并重才好。

  才学拳,就相当于初进小学读书,特别要抓好基础课的学练,基础课就是基本功,这样才能有个重点,三个基本功,即“活臂”、“动腰”、“坐腿”。

  一、活臂

  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松肩、坠肘、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把握两点:

  (1)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

  (2)必须以腰带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一代宗师李雅轩常对我们说:“胳膊、手一点劲儿都不能用,要高度松软”。“两臂要松得如绳儿栓在肩上一样”。“两臂要松得来又沉又重”。

  上肢不能乱动,李雅轩先生指出:“……用心神气意缓缓地命令着腰身脊梁,使其带动四肢胳膊腿动……要丝毫地不自动,不零断动,不局部动,不多动,不少动。……四肢多动,盲动,冒失动,或不动,或快慢不匀的动,这都是错误的,它只有太极拳之名而无太极拳之实,关于这一点学者需要注意”。

  四肢乱动,不可能作出上下相随,全体完整而动的现象。上肢松软沉坠这是练下沉功夫,气沉丹田的需要,耸肩抬肘,臂手僵硬,使气上浮,导致心胸紧张与“上虚下实”之道唱反调,下沉功夫就不可能上身,这种机理是浅显易懂的。

  上肢臂手从武术技击方面来看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其一是传力,“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说,即说明根力上升,到腰最后要通过臂手发出,非高度松软,发劲质量就不高。

  上肢的又一功能,是传送信息,即练“听劲”的功夫。胳膊和手,与对方接触,就能得知对方的动态和劲力,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是听劲,传送信息的最高境界,不从高度松软不用力下功夫,那就要犯方向路线的错误。

  还有一层功能,那就是所谓:“以意运臂,以气贯指,内劲通灵”进而锻炼上肢劲力,但上述这些功能最初都必须从“活臂”练起才行。

  初学练手,通常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乱动僵硬,练活臂就是要改变这些不符合要求的活动习惯,非改不行,因此称为基本功。

  二、动腰

  初练太极拳常有只见手足动,不见身上动的大毛病,其问题主要就出在不懂不会“动腰”上。

  武术界一般都强调腰部的重要性,拳谚云:“打拳不练腰,终身艺不高”。

  《太极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

  此论核心在“腰的主宰”。每一拳式的完成必须在腰劲的带动下一起完成达到“上下相随”的要求,主宰于腰是指如何动腰,简单来说,主宰于腰就是“动腰”,这里还可以明显看出,全身动作,起动在腰,腰就是火车头,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拳经《十三势歌》中云:“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

  进一步探讨动腰的重要,有的老师就说,腰既是火车头,一切动作都是从腰先动开始,那么把打拳直接就想成是腰在打拳。这也是可以的,这和源动腰隙,留心腰间的说法是完全吻合的。

  “动腰”属于身法要领,是基本功,可是身法上还有其它要求,为何不同等看待作为基本功呢?情况不同层次不一样,不能相提并论。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属于内功,杨澄甫宗师早已定论,属于高层次高年级的课程,是在提起精神全身放松之下,长时间逐渐养成的,学之谈何容易。

  初学阶段,只注意全身放松就可以了,不必提前追求。含胸拔背(包括宽胸阔背),也不是初学阶段就能学到的东西,不必过分注意。

  立身中正,只能看成是动腰的条件就行了。身法的各项要求是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提出的。实际上彼此密切配合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来理解,否则领悟机理就可能产生问题,不利于学拳,不可大意。

  综上所述,“动腰”是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提起精神以立身中正为条件,以脊柱为轴,缓缓地进行全身腿足臂手的旋拧带动操作。“动腰”动作主要是拧腰,是以脊柱为轴,在平行于地面的平面内左右旋拧动作。拧腰,就像洗脸拧毛巾一样。

  三、坐腿

  太极拳对下肢足腿的要求,称之谓底盘根基功夫,极为重要,确也相当难练。许多练拳人多年功不上身,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足腿的锻炼不得法造成的。

  “坐腿”是练底盘功夫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单腿屈膝负重练法”,也难掌握,因此仍应把它看作是一项基本功。《太极拳论》中即提到:“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段话是论发劲,指明足是根基,蹬地接劲由腿部从屈到伸产生根力,再上送到腰到手,这就明确指出足腿底盘要有产生根劲的能力。

  早年练拳中,结识几位太极高手,都说太极功底在脚下,说法虽显偏颇,但也明确指出了底盘功夫的重要性,根力的重要性。

  李雅轩先生对于下肢足腿,经常强调说:“练拳时,身体如火车的车厢,足腿如车厢下之大盘簧,车厢是托在盘簧上的,不使车厢上起离开盘簧,也不使车厢触及硬的铁轮”。

  这段话形象地阐明了底盘的作用和重要性,明确指出足腿既要有承受负荷的能力,又要能稳固地保持松柔有力富有弹性。脚下有根,稳固,自身稳定能力就强。推手发劲,常讲要先拔根,这就是要破坏对方的稳定势态,破坏其“其根在足”的能力,根力一拔,重心不稳,身法散乱,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太极有功底者,底盘稳固,一般人是不容易推动的。

  学好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4个步骤

练好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3大基本功和10个要领

  第一步 盘好拳架

  拳架,对于任何武功来说,都是基础中的基础,对于吴阿敏24式太极拳也不例外,我们需要掌握当中的动作要领

  以吴阿敏24式太极拳而言,动作姿势应符合“二十要”。即:头要悬、颈要贴、眼要平、身要正、形要准、度要对、肩要沉、肘要坠、臂要弯、腋要虚、手要展、指要分、拳要空、勾要吊、胸要舒、背要顺、腰要塞、臀要敛、裆要圆、腿要曲。

  这“二十要”包括了太极拳形体动作从头顶到手脚的基本要求,是杨澄甫《十要》中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目的是为更方便操作与实践。所以“二十要”是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基础要领,也是评判形体动作正确与否的硬标准,因此必须不折不扣地达到这“二十要”。

  第二步 练好行拳

  当拳架套路的形体动作基本学会,动作的姿势基本正确时,就应进一步练好行拳。所谓行拳,就是指操练套路。在这操练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把拳架套路的单个动作连接好、转换好,使之形成一个和谐、流畅的整体。

  这行拳的标准是十六个字,即:“松静、轻灵、柔和、圆活,沉稳、慢匀、协调、神合”。这十六个字是全面衡量拳艺水平的标准。由于行拳是动态的,形体姿势变化较快,要娴熟地完全做好十六字,有一个渐进累积和层次递增升达的过程,需要绞长时间修炼,才能逐渐达到圆满。为此下面再赘述几句:

  十六字中的重点是行拳“松静”‘柔和’,松静是基础,柔和是目标。练拳时要求放松,用意不用力,即做到:大脑松静、皮毛松展、肌肉松柔、骨节松开、筋腱松长、脏腑松舒、血脉松畅、经络松通 (简称“八松”),全身由表及里,自上而下,没有一点僵力,没有一处僵硬,在无处不松的情况下,进行着绵缓(非激烈的)柔和(非刚猛的)的形体运动。

  能柔和方能有“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和“以柔克刚”的技击特征,方能显现太极拳轻盈柔美的风格,故应重点修炼。

  经过这样长时间的锻练,它会促进人体“气路”和“血路”的通畅,加速气血循环,通常称之为“活气活血”。这种“两路”畅通、气血两活的状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是养生的需要。

  第三步 练好用意

  太极拳是内家拳,特别注重用意,王宗岳《十三式歌》中写道:“若问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意思是行拳时要把用意放在主导的地位上,使意起主导作用。杨澄甫《十要》中要求“用意不用力”,更具体地指明了行拳要用意。

  所谓练好用意,是指能够娴熟地“以意行拳”。“以意行拳”的具体方法是“以意导形”,“以意导形”就是运用意念导引太极拳形体动作的演变,故行拳时意在形先,动在意后。

  即“先意动,再内动,继而形动”,这就是形与意的统一。用意要求“无过不及”,即用意不能过,过则易僵、易呆、易滞,不能轻灵松柔;用意也不能“不及”,“不及”则易丢、易散、易断。

  故“以意行拳”首先心要静,不静则心不专、意散乱,行拳时会发生“过”与“不及”现象。心专一才能把握好用意的度,使用意度恰到好处,做到“劲断意不断”。

  第四步 练好呼吸

  1)行拳时要求呼吸做到“深、长、细、慢、匀、轻”。太极拳行拳的呼吸,比人们平时的呼吸要求更平和、徐缓、均匀、深长,达到吸之轻轻,呼之绵绵,没有闭气、憋气、向下压气、强提拉气和用劲逼气的现象。

  2)行拳时要求呼吸为“腹式逆呼吸”。太极拳行拳时的呼吸,是把人们后天的胸式呼吸,还原为先天的腹式呼吸,并且要调整为腹式逆呼吸。

  腹式逆呼吸的方法是: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鼓起。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训练,行拳时慢慢习惯腹式呼吸了,进而娴熟到不用意念控制,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呼吸方式了。如果能够再做到腹式呼吸日常生活化,全都还原为婴儿的先天腹式呼吸,那就时时刻刻在练功了。

  3)行拳时要求呼吸符合“动作配合呼吸”的原则。行拳时要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非常协调,做到“收吸发呼”、“起吸落呼”、“合吸开呼”。

  那么行拳时是以动作为主,还是以呼吸为主呢?当太极拳发力技击时,是以动作为主,即要“呼吸配合动作”;而当太极拳以养生为主要目的时,则要以呼吸为主,即要“动作配合呼吸”。

  这是因为太极拳养生要求呼吸均匀,每分钟呼吸的频次基本相等。由于太极拳每个动作行程的弧线长度不相等,只有在行程弧线长的姿势动作加快点速度,在行程弧线短的姿势动作放慢点速度,使动作到位与呼吸完成同步,以保持呼吸基本均匀。

  总结:以上内容全面的介绍了练习吴阿敏24式太极拳的要领及基本功,还有就是学习的步骤,如果你想要练好24式太极拳的基本功,就必须要懂上面所说的意思和技巧。


相关文章

.

太极套路

    暂时没有相关数据

今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