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区未解之谜网

未解之谜与世界之最,猎奇文章

首页 >  历史趣闻 >  楼兰遗址

楼兰遗址

时间:2022-06-25 作者:迷迷 来源:51区未解之谜网 手机阅读

楼兰遗址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沿岸,地理坐标为东经89°55′22″、北纬40°29′55″,地处塔里木盆地最低洼地区。现今这里大部分已为无情的流沙所湮没,受风力侵蚀形成独特的"雅丹"地貌,历史上受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恩赐,形成一片广阔的河流冲积平原,加之地处中西交通咽喉,使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颗闪亮明珠。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楼兰遗址

类别

遗址

地点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

 QQ截图20220622134237.jpg

馆藏精品

楼兰遗址

地理坐标

东经89°55′22″、北纬40°29′55″

目录

1简介

2遗址发现

3历史渊源

4文化

5历史沿革

6兴衰

7消失之谜

8楼兰现状

9古文物

10消失原因

11历史回溯

12古尸之谜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折叠楼兰古城

举世闻名的新疆重要古迹楼兰古城,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内地的丝绸、茶叶,西域的马、葡萄、珠宝,最早都是通过楼兰进行交易的。许多商队经过这一绿洲时,都要在那里暂时休憩。

折叠楼兰王国

楼兰王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到哈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王国逐渐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为什么会消亡,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

折叠楼兰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

1900年春季,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泊西部探测,他的维吾尔族向导阿尔迪克,在返回考察营地取丢失的锄头时,遇到风暴,迷失了方向。但这位机智勇敢的维吾尔族向导,凭借着微弱的月光,不但回到了原营地模到了丢失的锄头,而且还发现了一座高大的佛塔和密集的废墟,那里有雕刻精美的木头半埋在沙中,还有古代的铜钱。阿尔迪克在茫茫的夜幕中发现的遗址,后经发掘,证实就是楼兰古城。

折叠考古

我国考察队是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后才到达了楼兰古城的。楼兰城内最高建筑物是位于城东部的一座高l0.4的佛塔塔身是由土坯加木料垒砌而成的;塔基为方形,每边长约19.5米。塔身的南面连接着一大片大型建筑遗址,堆集着许多木料,这些木料都经过精细加工。

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至五世纪,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谜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

楼兰城中最显眼的建筑区遗迹是城中部的"三间房"。这三间房的墙壁是城中唯一使用土坯垒砌而成的,坐北朝南,直接对着南城门。东西两端的房屋都是木结构,木料上还残留着朱漆,有的木料长达6.4米。从这一组建筑物的位置和构造等情况分析,这里可能就是当年楼兰城统治者的衙门府所在地。

考察队还发现了一条东西走向,穿城而过的古渠道遗迹,可能就是古楼兰城居民直接取水的水源。在城内还发现大量的厚陶缸片、石磨盘断片、残破的木桶和各种钱币、戒指、耳环和汉文木简残片等。这些物品,对研究楼兰古城历史,都是无价之宝。

折叠楼兰遗产

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折叠编辑本段遗址发现

折叠发现经过

楼兰王国最早的发现者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在穿越一处沙漠时才发现他们的铁铲不慎遗失在昨晚的宿营地中。赫定只得让他的助手回去寻找。助手很快找回铁铲甚至还拣回几件木雕残片。赫定见到残片异常激动,决定发掘这废墟。1901年1月至3月,斯文·赫定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佛塔和三个殿堂以及带有希腊艺术文化的木雕建筑构件、五铢钱、一封佉卢文书信等大批文物。随后他们又在这片废墟东南部发现了许多烽火台一起延续到罗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风沙掩埋的古城,这就是楼兰古城。

折叠古城形制

古城平面近正方形,边长在330米左右,几乎全部为流沙所掩埋。城墙用粘土与红柳条相间夯筑。有古运河从西北至东南斜贯全城。运河东北有一座八角形的圆顶土坯佛塔。塔南的土台上,有一组高大的木构建筑遗迹,曾出土汉文、佉卢文文书及简牍、五铢钱、丝毛织品、生活用具等。运河西南的中部,有3间木构土坯大型房址,房中及其附近曾出土大量汉文文书、木简及早期粟特文和佉卢文文书,估计为衙署遗迹。其西的一组庭院,可能是官宦宅邸,南边分布着矮小的民居。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被称作罗布泊文书。

在20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大量楼兰文物被国外考察团带走。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楼兰,史载为西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东汉时成为西域长史府所在地,后为鄯善国所并,因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成为中原通西域最便捷的通道。作为当时西域政治、经济、交通的枢纽,楼兰曾辉煌昌盛一时,但东汉以后即隐没于史籍记载,公元4世纪末已人去城空田地荒芜,"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被废弃的最基本原因是孔雀河水的改道,致使下游地区水源枯竭。因此楼兰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特别是木简文书,不仅弥补了史籍记载的缺乏,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示古楼兰国的古代文明。

折叠编辑本段文化

楼兰文化堪称世界之最的人文景观。据考古学家证实:塔里木河盆地人类活动已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如果我们把遗弃在塔里木河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的古城用一根红线联接起来,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有的古城包括楼兰王国在内,突然消失的时间都在公元四一五世纪,所有的遗址都在距今天人类生活地50---200公里的冥冥沙漠之中。时至今日,尽管有众多学者付出了巨大心血,但诸如楼兰古城的兴衰与消失,至今还是个偌大的迷团,楼兰遗址也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轮台古城、且末遗址、古墓葬群、古烽燧、木乃伊、古代岩壁画等等,都是世界级的旅游景点。在人类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它曾经有过的辉煌,形成了它在世界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人们在楼兰文化所表现出的兴趣与热情,充分说明楼兰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人类的。楼兰是祖先留给巴州的一笔无法估量的历史遗产,也是巴州人的骄傲。同时也意味着挖掘、整理、研究楼兰文化。以各种方式展示楼兰及古西域文化,巴州人应该负有更大的责任。当21世纪即将到来的时候,时代向巴州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这就是以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契机,以经济实力的全面增长为前提,有计划地开发楼兰及古城文化遗产。使它们为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实际上这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楼兰文化以新的生命。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折叠编辑本段兴衰

楼兰古城建于何年,何时形成楼兰王国就目前现有史料没有记载,但在罗布泊周边及楼兰城边地发现有史前石器,如石斧、石锄、石铲、石刀、石矛、石镞、玉斧、玉铲、玉刀、玉佩等。这说明在史前时期罗布泊洼地与周围就有人类活动,而且很明显在阿尔金山、昆仑山有石城遗址。罗布泊及周边所发现新石器居多,距今有6000年左右。

西汉时,楼兰是西北地区36个城邦国之一,《史记》等当中载:楼兰"有城郭,临盐泽",人口14000余,圣兵2900多人。当时,古楼兰是古丝绸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西汉末年朝廷动乱,匈奴乘虚而入,与地方统治者相互勾结,致使西域交通断绝,河西一带《后汉书·西域传》曰:"城门昼闭。"自王莽篡位到东汉,西域交通三通三绝,最后趋向稳定得到发展。《后汉书·西域传》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日款塞下。"到曹魏,丝绸之路出玉门关到西域,楼兰又重新开始繁荣起来。

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到了7世纪,唐玄奘从天竺西游归来,看到楼兰国"城廓岿然,人烟断绝",玄奘眼里的楼兰,成了一座空城。

折叠编辑本段消失之谜

公元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经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楼兰--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国突然销声匿迹。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

有说楼兰的死亡,是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楼兰人盲目滥砍乱伐致使水土流失,风沙侵袭,河流改道,气候反常,瘟疫流行,水分减少,盐碱日积,最后造成成王国的必然消亡。

无论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给楼兰人最后一击的,是瘟疫。这是一种可怕的急性传染病,传说中的说法叫"热窝子病",一病一村子,一死一家子。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楼兰人选择了逃亡--就跟先前的迁涉一样,都是被迫的。楼兰国瓦解了,人们盲目的逆塔里木河而上,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能活几个就是几个。楼兰人欲哭无泪。他们上路的时间,正赶上前所未有的大风沙,是一派埋天葬地的大阵势,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声如厉鬼,一座城池在混浊模糊中轰然而散……

至此,辉煌的楼兰古城也就永远地从历史上无声地消逝了。虽然逃亡的楼兰人一代接一代地做着复活楼兰的梦,但是,梦只能是梦。而且,梦到最后,连做梦的人都等不及,消失了,楼兰,依然是风沙的领地,死亡的王国。

折叠编辑本段楼兰现状

经历了千年风沙侵蚀的佛塔,是楼兰古城最高的建筑,也是最漂亮的一座"雅丹",它静静地端坐在古城东边偏北的地方,俯视着我们这群朝圣者。在它的西北面,有保护者用木板和粗大的树干在支撑着。在它西边约300多米的地方,是可能充当过官衙的三间房,当年,斯文·赫定在这些墙壁下,曾挖掘出大量文物。眼前的三间房,徒剩四座高大的土坯墙,中间面积稍大,有15平方米左右,两边房子较小,约有10平方米,在房前的地面上,散落着一大堆木桩,上面有明显的铆眼,一根最长的方形木桩足有4米多长。从三间房再往西,就是几所民房的遗迹,房子的规模依然清晰可见,原先砌墙用的胡杨木板、红柳枝依然挺立在沙土中,地上,是盖房用的芦苇或细红柳枝,1000多年过去了,她们依旧完整的保存下来。所有的建筑都建在高台上,在低洼处,到处散落着或黑或红的陶片,陶片有些粗糙,这么多的陶片,似乎在告诉我们当年楼兰古城的繁华与辉煌。在民房的北边,有两座类似雅丹高约3米的土堆,这是古城墙的遗址。

1901年斯文·赫定和1906年斯坦因,先后在此挖掘出土了木雕像(佛像)和佛像座,雕有莲花与其他种类花纹的装饰及造型,还挖掘到许多精制白羊毛织品。最为重要的是挖到汉文和佉卢文(公元前四五世纪流传于北印度的一种文字)木简和纸文书。

折叠编辑本段古文物

折叠出土文物

在楼兰遗址上,曾出土了大量的汉、晋、唐等朝代的书简钱币等物,还出土了许多男女木乃伊,其中的一具女性木乃伊,被成功复原,世人称之为"楼兰美女"。经检测,这具女木乃伊距今已有3800多年,死亡时年龄约40岁,身高约1.55米。透过木乃伊,仍可以找出死者生前典型的美女特征:大眼睛、低颧骨……。专家后来认定,她有欧罗巴人的血统。随行的旅游专家毕亚丁说,这位远古的楼兰女性,年龄已有40多岁,不能称为美女。

在所有有关楼兰古城的谜团当中,争论最多,最引人关注的是楼兰古城消失之谜。楼兰消失的原因有战争说、气候变迁说、冰川说、沙漠风暴说等多种。中国科学院罗布泊科学钻探科学考察队在对楼兰古城实地考察后发现,它的消失与气候环境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悉,3000年前,罗布泊湖水面积曾达12000平方公里,古孔雀河水源充足,楼兰一方面为了靠近水源依水建城,一方面又害怕洪水侵扰,所以他们选择了有孔雀河支流穿过的高地。科学家测量后发现,这块高地比现在干涸的罗布泊湖底高出近30米,比现在的孔雀河流域也高出十几米。

折叠专家分析

据专家介绍,随着气候的变化,罗布泊的逐步退缩,河流和罗布泊之间入湖的高差加大,河水的流速加快,河流下切,下切的过程则使高地越来越高。专家解释说,随着高地的抬升,人们取水开始变得困难,穿城而过的古孔雀河支流也渐渐干涸,最终古孔雀河改道而行,罗布泊湖水大量萎缩,人们离最近的水源也要走好几公里,科学家表示,在这种环境下,社会体系已经相当脆弱,经受不起任何例如灾害、战争,经济衰退等大的人文自然波动。

专家因此认为楼兰古城的消亡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可以说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其他的诸如战争、(丝绸之路)改道和其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则只是楼兰古城消失一个次要的原因。

最近有学者运用空间遥感技术,通过对大量图像的判译,从环境地质学角度分析研究了楼兰地区古河道的变迁,认为楼兰古城衰亡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古城所在地古孔雀河上游先后出现过两处滑坡崩塌,造成堵江,形成堰塞湖,从而切断了楼兰古城的供水源。古孔雀河是当时流经楼兰地区的唯一河流,也是楼兰古城唯一的淡水源,楼兰终因断水而被遗弃乃至消亡。

还有人提出,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因为人类不尊重自然导致的。比如乱砍乱伐胡杨,致使生态恶化,无法居住。这个观点的证据之一就是当时此地盛行的木葬。在楼兰古城附近,曾发现了神秘莫测的太阳墓。这种墓葬外表奇特,围绕墓穴深埋着一层又一层由细到粗的圆木,圈外又呈放射状埋放着一行行圆木,就像太阳的光芒,正是因为这种墓葬外表酷似太阳,被称为太阳墓,已发现的七座墓葬中,最多的一座竟然用了一万多棵圆木。

还有人认为,是洪水毁灭了这座地处交通要道上的古城等等。从目前的状况看,这种争论还将持续下去,楼兰的神秘也许将永远无法揭开。

罗布泊、楼兰、太阳墓之谜或许就是同一个谜底。

而为了寻找这个谜底,著名科学家彭加木,1980年5月带领一支综合考察队赴新疆罗布泊考察。6月17日,彭加木独自一人到沙漠里找水,不幸被流沙吞没,之后一直未找到他的遗体。

折叠编辑本段消失原因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最大的湖泊,湖面达12000平方公里,上个世纪初仍达500平方公里,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但至1972年,却最终干涸。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曾经水丰鱼肥的罗布泊变成茫茫沙漠?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年丝绸之路的要冲--楼兰古城变成了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这一直是个科学之谜。

最近,中科院罗布泊环境钻探科学考察队对罗布泊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环境科学考察。考察队认为:据初步推断,随着青藏高原在距今7到8万年前的快速隆升,罗布泊由南向北迁移,干旱化逐步加剧,最后导致整个湖泊干涸。这样的一个解释显然并不能让人满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周昆叔教授则认为,罗布泊干涸的原因很复杂。这里面既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地域性的问题,除了自然方面的原因,还有人为方面的因素。

折叠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旱化是大背景大约万年前,地球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即由末次冰期的干冷环境演变成冰期后时期的湿润环境,借此契机,人类文化也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而一万年之后,地质环境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性变化,距今约10000年至8000年为升温期,距今约8000年至3000年为高温期(气候适宜期),距今3000年至今为降温期。这三大环境格局变化为地质、生物、化学与物理的古环境研究所证实,只是在三阶段划分的时间上,由于方法、地点或研究对象的不同而略有出入。这种环境气候的变化规划了人类的活动范围与方式。

以楼兰为例,新石器时代人类便涉足这里,青铜器时代这里人口繁盛,这时恰值高温期,罗布泊湖面广阔,环境适宜。但此后进入降温区后,水土环境变差,河水减少,湖泊缩减,沙漠扩大。在距今约2000年左右旱化加剧,这表现在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冰进发生,黄土堆积,湖沼消亡,海退发生。

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其实,在这一旱化过程中,不仅是楼兰古城消亡,而且由于沙漠扩大,先后发生尼雅、喀拉墩、米兰城、尼壤城、可汗城、统万城等的消亡。

楼兰古城的消亡是在中国北方,甚至是世界气候出现旱化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它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只是由于楼兰处在干旱内陆,这里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更显著罢了。

折叠青藏高原隆起

除了全球气候的变化之外,青藏高原的隆起是地域性中最重要的原因。在距今7到8万年前,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这种隆起对中国西北部的气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罗布泊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东亚西北内陆,每年,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几乎都很少到达这里。

当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时,整个东亚西部都开始出现了干旱和沙漠化、戈壁化趋势。在这期间,罗布泊开始从南向北推移。在距今7万年左右的时候,湖面急剧下降到最后接近湖底。因湖底地形的高低不平,原先巨大统一的古罗布泊分解成现在的台特玛湖、喀拉和顺湖和北面较大的罗布泊。

在地域性因素中,还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据说从近来的遥感资料判断,孔雀河上游曾发生了一次大的滑坡事件。这次滑坡整个堵塞了孔雀河的河流通道,致使罗布泊的来水被断。现在的问题是还不知道这次滑坡的具体时间,它是否发生在罗布泊干涸之前还有待于研究。

折叠人类过度开发

人类活动对罗布泊干涸的影响,在晚近期可以说越来越大。水源和树木是荒原上绿洲能够存活的关键。楼兰古城正建立在当时水系发达的孔雀河下游三角洲,这里曾有长势繁茂的胡杨树供其取材建设。当年楼兰人在罗布泊边筑造了10多万平方米的楼兰古城,他们砍伐掉许多树木和芦苇,这无疑会对环境产生负作用。

在这期间,人类活动的加剧以及水系的变化和战争的破坏,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5号小河墓地上密植的"男根树桩"说明,楼兰人当时已感到部落生存危机,只好祈求生殖崇拜来保佑其子孙繁衍下去。但他们大量砍伐本已稀少的树木,使当地已经恶化的环境雪上加霜。

罗布泊的最终干涸,则与我们解放后在塔里木河上游的过度开发有关。当年我们在塔里木河上游大量引水后,致使塔里木河河水入不敷出,下游出现断流。这一点从近年来的黄河断流就可以得到印证。罗布泊也由于没有来水补给,便开始迅速萎缩,终至最后消亡。

折叠旷世之憾

提起楼兰古城,人们都会想到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因为他在1901年首次对外宣布楼兰古城的存在。

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正在罗布沙漠中考察,他雇佣的驴工兼向导,维吾尔族农民艾尔迪克因丢失工具,在寻找的途中,偶然在罗布泊西北岸发现一片古代遗址,斯文·赫定听说后,马上随艾尔迪克来到了遗迹处,发现这片古代遗迹地面上,散布着美丽的木雕、织物、钱币。

因缺乏饮用水,斯文·赫定只好返回。经过一年的准备,在1901年3月3日,斯文·赫定专程来到这片遗迹,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发掘工作。经过整理分析,赫定根据出土文书中有楼兰字样,遂将此遗迹定为楼兰,这一重要发现震惊了世界,为斯文·赫定赢得了极大的荣誉。

随后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橘瑞超等,都是沿着赫定的路线图找到楼兰遗址的,他们的发掘工作更彻底和细致,但同时也是破坏和掠夺性的。这些工作成了以后楼兰探险的重要地理依据。

尽管从戈壁和雅丹地貌中难以辨认楼兰城昔日的面目,但科学家从大量资料和考察中发现,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废弃了1500年的楼兰城曾经辉煌一时。据专家分析,楼兰遗迹已经有了1800年的历史,经历了风沙洗劫后,仅存残缺的胡杨木架和少量的芦苇墙。从房子的大小和建筑材料看,当时普通百姓的住房条件比较简陋,但遗迹中留下的大量做工精细的木制品和古钱币又提醒人们,楼兰城中也不乏富甲一方的人家。专家认为,楼兰城中已有了贫富分化,这些木制品同时又为我们展示了当时木工精湛的手艺和楼兰经济的繁荣。专家发现,像这样的民宅,留存下来的还有几十间,并集中在城西组成了居住区,而在城东又分别有行政和军事区,城市功能齐全而布局分明,城市规划和发展意识显而易见。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回溯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20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等曾多次来此盗掘。50年代后,中国学者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玩弄着两面派的政策,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冲,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汉和匈奴对楼兰都尽力实行怀柔政策。

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

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提供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武帝最终派刺客暗杀了新国王。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武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以上是汉武帝时与楼兰的关系,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背叛。

折叠编辑本段古尸之谜

著名的"楼兰美女"出土于1980年,当时,考古学家在罗布泊铁板河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古尸,女性的皮肤为红褐色,还稍有弹性,面部轮廓非常明显,眼睛大而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而翘。经过图像处理后,生活在数千年前的一位美女,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由于这具女性古尸是在神秘的楼兰古城附近被发现的,所以就给她取名为"楼兰美女"。

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曾发现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干尸,体肤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张瘦削的脸庞,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头发披肩。她身上裹一块羊皮,毛织的毯子,胸前毯边用削尖的树枝别住,下身裹一块羊皮,脚上穿一双翻皮毛制的鞋子,头上戴毡帽,帽上还插了两枝雁翎,被世人称为"楼兰美女"。经用她身上的羊皮残皮做碳14鉴定,表明是一具距今3800年的古尸。她是谁?为什么会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就成为考古界的谜。

"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年代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4000年历史。眼大窝深、鼻梁高窄、下巴尖翘的"楼兰美女"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然而,关于此尸所代表的人群具体属于何种种族类型以及他们生前是当地土著还是从他处迁徙而来等问题至今在考古界仍众说纷坛。

相关文章

  • 历史上的炼丹术
    历史上的炼丹术
    化学的前身就是炼丹术、炼金术。 即使你对这一行完全不了解, 也可以看看,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吸取 很多化学史和化学家的思想、成就、趣闻。 书的末尾还提供了一份"怎样长生不老"的修炼术, 以前这可很珍贵。
  • 老广州,旧时光
    老广州,旧时光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广州,沉淀和积累了丰厚的史料传闻和旧事杂忆。本书作为一册史海钩沉类的小书,有着绵密的内容和珍贵的价值。 兼顾时代背景和细节描写,呈现了一幅浓淡相宜、沧桑妙趣的历史画卷。书中突出的地域特征和人文信息,对岭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是一句俗语,指的是发生了原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同措手不及,突如其来等成语词义相近。
  • 清代后妃趣闻轶事
    清代后妃趣闻轶事
    《清代后妃趣闻轶事》是200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九洲。
  • 老建筑的趣闻
    老建筑的趣闻
    本书反映上海近代优秀建筑的设计特色及艺术风格。同时通过挖掘这些建筑的变迁历史及主人的趣闻,阐述上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清代宰相趣闻轶事
    清代宰相趣闻轶事
    "历史趣轶馆"是一套专家写的历史大众读物。它采撷历史趣闻轶事,揭秘人性美丑善恶,展现社会风云变幻,感悟人间世事沧桑。它以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为旨趣,成大众休闲阅读之美。本书为该套丛书的其中一本。
  • 最雷人的历史趣闻
    最雷人的历史趣闻
    《最雷人的历史趣闻》是2012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继兴。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文史博客第一人刘继兴找到的最雷人的历史趣闻。
  • 追忆圣玛利娅女校
    追忆圣玛利娅女校
    圣玛利亚女校是上海著名的女子教会学校,自1881年建校到1952年与中西女中合并成立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历时71年。虽然已过去大半个世纪,当年受教于圣玛利亚女校的学生对母校的爱还是那么强烈!她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回忆母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忆老师的谆谆教导,为我们还原了当年圣玛利亚女校的教育方式、教学特色。值得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思考,对当下的教育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 江城记忆:武汉故事传说选
    江城记忆:武汉故事传说选
    《江城记忆武汉故事传说选》是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守华,陈建宪。本书主要讲述了武汉传说故事,地方传说显现了武汉人的性格与武汉的地域特色。
  • 世界神异事件大揭秘
    世界神异事件大揭秘
    《世界神异事件大揭秘》是2012年1月1日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海明。本书主要讲解了发生在世界上的神异事件。
.

历史趣闻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今日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