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区未解之谜网

未解之谜与世界之最,猎奇文章

首页 >  历史趣闻 >  七十二疑冢

七十二疑冢

时间:2022-07-05 作者:迷迷 来源:51区未解之谜网 手机阅读

七十二疑冢,是指传说中的曹操坟墓 。传说曹操怕死后被人发掘坟墓,在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磁县漳河一带造了七十二个疑冢。关于曹操陵墓,在历史上有很多传说。特别是"七十二疑冢"的真相,更是吊足了人们的胃口。诸多考古学家都证实了曹操疑冢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并指出其确切数字也不是七十二座,而是一百三十四座。在古人看来,七十二只是个概数,非实指,因此"七十二疑冢"仅举大数而言,说明曹操疑冢之多,但是,曹操墓的确不在这"七十二疑冢"里。

t01c5328ebcbd968c5d.jpg

说起"七十二疑冢说"的来历,许作民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曹操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安排身后之事,对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磁县和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一带)有着特殊的感情。但考古证明,实际上是北朝墓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七十二疑冢

 

属性

传说中的曹操坟墓

目录

1故事简介

2历史演变

3质疑观点

4传说来历

5赞成之说

6彻底否定

折叠编辑本段故事简介

曹操墓本不是谜,但从宋代起就无人知道曹操墓所在,并有了设七十二疑冢的传说,但经过《三国演义》等的宣扬,曹操墓就成了个妇孺皆知的千古之谜。 曹操对自己的丧葬有明确"说法",他死前一年多《终令》称"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临终前《遗令》中更是明确了要穿着平时衣服入葬,不要珠宝陪葬。他的儿子曹丕、曹植都有文描述葬礼和入殓的情况,交待了葬在邺城之西,晋代文人陆机、陆云作品中也有关于曹操丧葬情况的介绍。在魏国名将贾逵(174-228年)和司马懿(179-251)等人的传记里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如曹操设疑冢的话,那他就是在留给后人的许多史料上都作了假,不仅在生前,改朝换代后还有人出力,且随后的几百年无人发现,这有些荒诞。

史料显示,由于丧葬从简,过了没几年,曹操墓上的祭殿就毁坏了。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没有植树,几个朝代之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到唐代人们对曹操墓的位置还没有什么疑问,唐太宗李世民曾为曹操墓作祭文,但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现实之中没有人知道曹操墓的所在。也是从北宋开始,曹操被定型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称,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渲染了曹操的奸诈。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曹操冢》点出曹操墓可能在其设的七十二疑冢之外,更显示出其诡诈。随着这些杰作的流传,曹操墓之谜就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扑朔迷离。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演变

说起"七十二疑冢说"的来历,许作民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可能是预感到自己寿数将尽,曹操特地颁布了一道《终令》,安排身后之事,因曹操对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磁县一带)有着特殊的感情,敬仰西门豹在邺地投巫开渠的英明果决,他希望自己的墓地与西门豹祠比邻。

两年后,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病逝于洛阳,临终前他留下《遗令》:"殓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

魏文帝曹丕遵照曹操的遗嘱,将其遗体运回邺地安葬。从现存的史料看,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

曹操七十二疑冢,自此起始传天下。但这个传说能让人相信,更是因为确实有众多墓冢小山似的罗列于漳河两岸,即所谓"漳河累累漳水头,如山七十二高丘"。

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在宋代以后进一步强化。宋代后期,宋金对峙,宋朝出于政治需要,以蜀汉自居,谩骂金朝为夺权窃国的曹魏。金朝干脆就以曹魏为正统,推崇曹操,每年到陵上祭祀曹操。但因曹操陵在地面上已经难以辨认,于是,金人也就将错就错,就以七十二冢为曹操的墓葬祭奠之。

到了元代,人们对软弱惨遭灭亡的宋王朝既同情又怀念,同时对元朝异族统治极度不满,于是借古讽今,更加丑化曹操的形象。元末罗贯中写《三国志通俗演义》时,也是秉承了这种思想。

清代毛宗岗根据陶宗仪的《辍耕录》等数据,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加入了"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的句子来。从此以后,漳河岸边的北朝墓地也就被传成了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了。

折叠编辑本段质疑观点

首倡薄葬扑朔难辨

毋庸置疑,曹操的节俭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气的。曹操在其死前两年就下过一道命令,命人为他在西门豹祠西边高原上的贫瘠之地建造一座陵墓,并特别嘱咐说,陵墓要建在高地上,地面上不要堆起高高的坟头,也不要做什么记号。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在洛阳病逝,同年二月葬于高陵。后人猜测,所谓高陵可能就是指西门豹祠西原上所建造的陵墓。

但是,仍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对曹操的遗嘱进行了歪曲,《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说,曹操在临死前叫人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座,不让后人知道自己的遗体葬在什么地方,生怕有人去发掘。也正是他的信口胡言,使后人对曹操墓址所在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就是西门豹祠西原上,号称高陵;第二个则是彰德府讲武城外,有疑冢七十二座。

曹操遗令否定"七十二疑冢"

传说毕竟还是传说,想要知道曹操的墓到底在哪里,还是要从他临终时的遗令谈起。这份遗令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陆机于无意中在宫内秘阁发现的。全文如下: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周礼》冢人掌公墓之地,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后,汉制亦谓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宜陪寿陵,其广为兆域,使足相容。

这就是我们上面提到"不做记号不做高丘"的曹操的临终遗言。在遗令的最后,曹操还提到了铜雀台,他吩咐他的妻妾们,在邯郸临漳邺城铜雀台的公堂上安放一张六尺大床,挂上灵帐,并供上干果祭品,逢到每月的初一、十五的上午,向灵帐奏乐歌舞。同时,遗令还嘱咐他的群臣,"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后人便依据这篇遗令里所说的内容,以铜雀台为中心,寻找曹操的陵墓,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果。

这封遗令虽然不能帮人找到真的曹操墓,但却解决了一件事:彻底否定了"七十二疑冢"的存在。在这篇遗令中,曹操明确规定他的寿陵需要建在西门豹祠的西原上,"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也就是说,陵墓必须建在地势高的地方,上面既不要封土,也不要种树,没有任何标记。这样看来,临漳、磁县境内的"七十二疑冢",却是人工封土堆积而成的,这些墓冢小的高数丈,大者则高数十丈,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座小山。其中一座叫申庄乡的天子冢,其封土长九十米,宽八十米,高四十米。这显然不符合曹操所规定的形制。

盗墓者之说

否定"七十二疑冢"最坚定的当然还是盗墓者,民国初,有人盗掘了诸多疑冢,疑冢内多有墓志,均系北魏、北齐时代王公要人墓。有一座是齐王陵,还有的是齐献武帝第十一子高阳王浞墓。一碑额题曰:"墓主为齐王四叔。"

考证之说

诸多考古学家都证实了曹操疑冢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并指出其确切数字也不是七十二座,而是一百三十四座。在古人看来,七十二只是个概数,非实指,因此"七十二疑冢"仅举大数而言,说明曹操疑冢之多,但是,曹操墓的确不在这"七十二疑冢"里。

折叠编辑本段传说来历

《聊斋志异》的说法

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流传千年

在《聊斋志异》中叫作"曹操冢"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在邺城外有一条河,河水十分湍急,靠近岸边的地方尤其深邃幽暗。盛夏时有人到河里洗澡消暑,忽然从水里传来敲击刀斧的声音,下水的人就断为两截浮上水面;后来又有一人也下河洗澡,结果和第一个人一样遭到腰斩。这种现象在百姓中流传,引起百姓惊恐奇怪。当地的地方官听说了这事,就派多人到上流截断河流,让水流枯竭。于是人们发现岩崖之下有个幽深的洞穴,洞中安置了一个转轮,轮上安装着锋刃如霜的利刃。人们拆除了转轮进入洞穴,发现洞中有一座小石碑,上面的字体是汉朝的篆书。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得知原来这就是曹操的墓穴。于是人们打开曹操的棺材,抛散曹操的骨骸,把给他陪葬的金银珠宝全都拿走了。

作者蒲松龄最后总结说::"后贤诗云:'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宁知竟在七十二冢之外乎?奸哉瞒也!然千余年而朽骨不保,变诈亦复何益?呜呼,瞒之智正瞒之愚也!"

("'尽掘七十二个假墓,肯定有一个墓里葬着曹操的尸体,可怎么知道曹操的尸体竟然不在七十二个墓之内呢?'曹操奸诈啊!然而千余年后腐朽的骨头不保,使这些诈术又有什么用呢?唉!曹操的智慧,正是曹操的愚蠢啊!" )

《三国演义》的说法

小说家之言虽然近于荒诞,但曹操生性多疑却是史实。有一个传说这样说道,曹操为了防止后人挖掘他的坟墓,在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等到出殡的那一天,邺城内所有的城门同时打开,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于是,后人再也分不清楚哪一座是曹操的真坟,哪一些又是迷惑人的疑冢。

这就是"七十二疑冢"的来历,而这些传说都是那个叫罗贯中的在《三国演义》中捏造出来的。

曹操效仿张角之说

另一个传说,据说,在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几十年后,司马氏篡夺了曹魏的天下。朝中对曹操有宿怨的大臣们联合起来,四处寻找曹操的真坟,想把他的尸体找出来打碎掉,以谢天下。可这些人挖遍了七十二座曹公墓,也没有找到真正的曹操尸体,最后万般无奈之下,这些人发布公告称只要有人能找到曹操的真正坟墓,他就能得到宰相之职。

布告贴出去一个多月,仍没有人来应召。就在这些人几乎丧失信心时,一个白发老头揭了榜文来到京城洛阳,说自己有办法找到曹操的真墓。官员们一听半信半疑,派出了一百多名士兵跟着老头沿京城不远的洛河逆水而上。一路上,老头左看右看,终于在一个地方停下来,指着一处土丘说,就在这里。

士兵们开始挖,果然挖出了曹操的尸体。老头所指的地方位于洛阳以西,是从堤旁凿穴,深入洛水河床之下。士兵们进入墓室,将金银财宝一扫而空;又把曹操的尸体搬出,剁成碎块,甩入河中喂了乌龟。最后,官员们吩咐请出白头老人,准备给他官做,可是老头消失了,像是神仙一样无影无踪。

官员们后来经过多方打探,才知道老头之所以晓得曹操的墓地所在,是因为他是黄巾起义张角三兄弟的后人。

曹操是以镇压黄巾起义发的家,当年,张角在广宗病死,黄巾起义失败。参加黄巾起义的将领们,为了保护自己领袖的尸骨,在邻近的县埋了许多假墓碑,欺骗官军。官兵们找遍了方圆三百里地面,挖遍了几十座立有"大贤良师"的张角坟,也没有找到张角的尸体。

只有曹操不肯善罢甘休,他用软硬兼施的办法,从叛徒的口中得知了张角真墓的秘密。于是,亲自带领兵马开赴张角的老家巨鹿郡内,在老漳河边凿穴探墓,终于在深深的河床下找到了张角的墓室。他吩咐把张角的脑袋割下来,带着人头回京城报功。曹操由此深受启发。他生前秘密派人在洛河水下秘造墓室,又把参与修墓的人全部杀掉,想躲过后人的惩罚。可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张角兄弟的后人就猜透了曹操的诡计,为自己的祖宗报了仇。

折叠编辑本段赞成之说

2009年12月底,曹操墓被发掘,著名学者汪宏华发表文章认为,即便当前发现的曹操墓是真实的,也不能否定《三国演义》中曹操指示建造七十二疑冢的说法。

汪宏华认为:"《三国演义》原是从历史而来,从《三国志》演义而来。位于历史之前的只能是考古、考证、考据。不过,我这位书生也并非无话可说,现在的历史学者、考古学家动则蔑称《三国演义》不过是评书,罗贯中不过是说书人。这次也不例外,又有权威人士开始斥责《三国演义》中的"七十二疑冢"系子虚乌有。对此,我无法苟同。"

即便曹操设置疑冢,也不可能大兴土木。试想,他戎马一生也无非是为了给儿子曹丕留下一份基业,适时登基称帝,不会在自己的疑冢上花费太多。他的所谓七十二疑冢只可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土丘加上简陋的墓室。也就是是说,尽管现发现的墓室规模不算太大,也足以相信它是真的。

在大多数人看来,罗贯中是贬曹派,但我认为他最崇拜的就是曹操,他认为自己在曹操面前只是个书生,从来不曾真正认识曹操。如"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折叠编辑本段彻底否定

曹操墓究竟在何处?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种说法,有漳河水底说,有许昌说,前几年还出现了曹操的墓葬在鹤壁发现的报道。在这众多说法中,"七十二疑冢"最为流行,而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曹操墓的确认,推翻了上面的所有说法,并最终终结了曹操墓的千古历史疑案。

曹操墓位置的确定源于多年前发现的一块后赵时期的鲁潜墓志。 

曹操墓的发掘解开七十二疑冢之谜

曹操墓的发掘解开七十二疑冢之谜

1998年4月,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西北0.5公里处的机砖场里,该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时挖出一块墓志。这块墓志埋在地下2米深处,高20.7厘米、宽31.3厘米,隶书志文,其上铭文字迹清楚。十四行,行九字,最后一行三字,共一百二十字。

根据墓志志文,墓主为卒于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的鲁潜,其官至后赵大仆卿都尉,正三品官员,属于朝廷的重臣级别。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是,志文提到了鲁潜墓距魏武帝陵的方位与距离:"(鲁潜)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考古专家说,这里所说的魏武帝陵应该就是高陵(西陵),高决桥应该为高穴桥,古代"决"通"穴",这说明曹操的墓地应该在西高穴村附近。 按唐代《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的"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因此位置也相符。历史上记载魏文帝曹丕曾从水路上前往祭奠其父亲,当是指沿漳河溯流而上,而西高穴村西不远处的渔洋村就有古渡口一处。此村的历史延续达4000年,曾是华北重镇之一。 经过历史的分析和考古的印证,潘伟斌把曹操墓的范围一步步缩小,最终把目标指向了西高穴村。

相关文章

  • 历史上的炼丹术
    历史上的炼丹术
    化学的前身就是炼丹术、炼金术。 即使你对这一行完全不了解, 也可以看看,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吸取 很多化学史和化学家的思想、成就、趣闻。 书的末尾还提供了一份"怎样长生不老"的修炼术, 以前这可很珍贵。
  • 老广州,旧时光
    老广州,旧时光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广州,沉淀和积累了丰厚的史料传闻和旧事杂忆。本书作为一册史海钩沉类的小书,有着绵密的内容和珍贵的价值。 兼顾时代背景和细节描写,呈现了一幅浓淡相宜、沧桑妙趣的历史画卷。书中突出的地域特征和人文信息,对岭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是一句俗语,指的是发生了原本没有预料到的事情。同措手不及,突如其来等成语词义相近。
  • 清代后妃趣闻轶事
    清代后妃趣闻轶事
    《清代后妃趣闻轶事》是200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九洲。
  • 老建筑的趣闻
    老建筑的趣闻
    本书反映上海近代优秀建筑的设计特色及艺术风格。同时通过挖掘这些建筑的变迁历史及主人的趣闻,阐述上海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清代宰相趣闻轶事
    清代宰相趣闻轶事
    "历史趣轶馆"是一套专家写的历史大众读物。它采撷历史趣闻轶事,揭秘人性美丑善恶,展现社会风云变幻,感悟人间世事沧桑。它以普及历史文化知识为旨趣,成大众休闲阅读之美。本书为该套丛书的其中一本。
  • 最雷人的历史趣闻
    最雷人的历史趣闻
    《最雷人的历史趣闻》是2012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继兴。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文史博客第一人刘继兴找到的最雷人的历史趣闻。
  • 追忆圣玛利娅女校
    追忆圣玛利娅女校
    圣玛利亚女校是上海著名的女子教会学校,自1881年建校到1952年与中西女中合并成立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历时71年。虽然已过去大半个世纪,当年受教于圣玛利亚女校的学生对母校的爱还是那么强烈!她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回忆母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忆老师的谆谆教导,为我们还原了当年圣玛利亚女校的教育方式、教学特色。值得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思考,对当下的教育改革也有借鉴意义。
  • 江城记忆:武汉故事传说选
    江城记忆:武汉故事传说选
    《江城记忆武汉故事传说选》是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守华,陈建宪。本书主要讲述了武汉传说故事,地方传说显现了武汉人的性格与武汉的地域特色。
  • 世界神异事件大揭秘
    世界神异事件大揭秘
    《世界神异事件大揭秘》是2012年1月1日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海明。本书主要讲解了发生在世界上的神异事件。
.

历史趣闻

热门文章

热门文章

今日最新